《二子乘舟》是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扶持复排的唐派(唐韵笙)名剧,该剧创作于1935年,其时是一部悲剧意蕴浓郁的京剧新创作品,与京剧传统创作格调迥异,该剧的复排展示了“创造性”在京剧传承与创作中的独特价值。
将生活变为艺术,将生活中的感动转化为艺术中的感动,是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当代视角审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和审美感悟,艺术地传递每个人心中最强劲而柔韧的梦想与意志、希望与奋斗,惊醒生命,鼓舞人生,是戏曲打动人心与焕发生机的重要支撑。对艺术充满敬畏,对百姓满怀感恩,深入生活,深刻感悟,发现生活的本质和人民的创造,在情感、价值坐标、艺术呈现上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是艺术人应该自觉承担的使命。
黔剧《湄水长歌》取材于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最终在贵州湄潭县坚守七年、砥砺前行的办学历史。这是一种既表现浙大师生在中国人民极其艰苦的战争年代坚持“求是”校训,为保存中华文脉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精神,也是讴歌湄潭百姓为支持浙大办学节衣缩食、无私奉献的双主题变奏。双方同舟共济,奏响的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黄钟大吕之声。作品不仅为地方戏如何以时代精神为引领超越地方作出了成功的尝试,也在阐释历史的视角与主题的开掘,以及如何发挥黔剧的优势等方面,呈现了突出的亮点。
《人民文学》2017年第12期新设立的“新时代纪事”栏目开篇之作《中国南海的冰与火——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纪实》,聚焦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支撑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新型能源问题,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讲述了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一鲜为人知的故事,迅捷又卓大坚实地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天地、新成就、新风貌、新英雄,深刻地体现了文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生人性的现实观照。
描写大自然的儿童文学是当代孩子迫切需要的文学样式,大自然文学能引领孩子们认识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借助于描写大自然的儿童文学把自然风景移植到孩子的精神家园,从而达到提升孩子的道德感,养成善解人意的品质。《凤凰的山谷》是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作品,打动过许多儿童读者的心,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山谷中所有动物都拟人化来处理,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用大量富有画面感的描写来吸引孩子,打动孩子。有大爱,有冲突,有层次,做到了生动紧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
2017年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叶普盖尼•奥涅金》由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艺术总监里马斯•图米纳斯所导演,成功展现了戏剧交响美学的完美形式感。导演将普希金原著中爱的多余人奥涅金改写为以塔吉亚娜作为爱情主题的化身,赋予了爱情在当下的意义,再次显现了俄国文艺对中国知识界的滋养。此剧是一面从技术与形式层面来审看中国戏剧的镜子。中国话剧舞台仍然缺失主流观众,他们特别需要被“美”的形式(启示“真”)所唤醒。对于较早承继了斯氏体系的衣钵、以现实主义为正宗的中国话剧界而言,我们的“现实主义”如何才能好看一些?“幻想现实主义”不失为一个令人信服的方向。
湖南省歌剧舞剧院编创排演的大型民族舞剧《桃花源记》是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由一个优秀的主创团队历时一年多打造而成,在舞剧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准,其中融合多种元素、充满浪漫情怀的音乐显得尤其突出。作曲家杨天解在该舞剧音乐创作中大胆地将古典、现代、地域、时尚等各种风格和元素加以充分融合,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文化读书类电视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回归纯粹的文学朗读形式,实现了传递优秀文化、彰显人文情怀、提升审美格调的媒介功能。笔者以这两个节目为例,从媒介本体、文化情怀和创作表达方面分析其做“减法”的策略,探讨此类节目如何在“众声喧哗”中以“不喧哗”的姿态突出重围。
该剧文本立意高远,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力图达到深度和精度的平衡。在音乐与声腔上,既坚持保存湘剧的传统内核与流派的传承特色,又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既写出了湘剧本身的特性音乐,又赋予了湘剧新的生命和生机。
本文从《朝阳沟》的创作背景、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经典价值及启示意义三方面入手,以艺术创作规律、人物刻画、情感描写、音乐唱腔、文化意蕴及媒介传播等为开掘点,解析了《朝阳沟》成为经典之原因,并结合现实,阐释了《朝阳沟》带给当今创作的几点启示:艺术归根到底还是要写人;“生活有多深,艺术就有多高”;与内容相得益彰的艺术表达;高水准、致敬式的艺术传承。
读刘继明的2016年出版的长篇新作《人境》时,有两个关键词立刻进入我的脑海。第一个是知识分子气质。这部长篇小说,无论是作者对自己的身份定位,还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气质可以说是《人境》的核心和底色。第二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确立了中国歌剧艺术的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其构思、编剧、音乐、导演和表演艺术也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部经典小说也因为歌剧艺术的再创造,更好地突出了自然之情与平凡人性的神圣显现,突出了人物纯洁神圣的灵魂之美。
话剧《启功》是启功的精神传记,人格评传。历史剧写人,为人立传,常用叙事体,以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在社会历史情境中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形象的塑造。
如下五个方面是让《战狼2》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动作和剧情的加速度让观众目不暇接;严丝合缝的故事逻辑征服了挑剔的中国观众;东方式浓烈情感震撼国人心灵;创新奇观满足观众猎奇心理;大国崛起情怀深谙中华民族隐秘心理。
作为原创话剧,《庄先生》从文学文本到舞台呈现都有不俗表现。作品以古之庄周与今之庄生的生存际遇和精神状态为主线,将历史时空与个人生活细节疏密有致地编织在故事里,古韵神采与现代意味虚实相生、交相辉映,极具个性化地表达了关于人性、理想、爱情的哲思,以及对生死、灵魂等终极追问;在复调主题中,凸显了个体生命的历史与现实处境及其精神困顿与救赎。
自传体小说不宜过度经营,否则伤其本真。黄永玉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里把这种经营转化到意旨层面,文本的沉淀层很厚,有很多伏笔,信息密度大,意旨深,审美要素丰富。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为背景,以陈江河、骆玉珠夫妇的从商人生为经,以人物间的情感纠葛、观念变化为纬,窥一斑而见全豹,编织了一幅细腻生动的历史长卷。其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主人公的成功真实可信。
小剧场实验戏剧《罗刹国》尝试融合古今中外多种元素,同时又追求提高元素使用的效率,一物多用。它追求戏剧内涵的深刻性,表现人内心的复杂性及善恶一念间的主题,却用面具这一简单方便的方法予以实现。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创作演出的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横空出世,炫亮舞台,引发了人们热切的欢迎和强烈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