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对于王大瑞来说,不仅是一个画种,更是一种文脉传承、一种生命感悟。古人说“画如其人”,山水不仅是王大瑞艺术上的表现对象,也同样在日积月累中改变、塑造着王大瑞的精神深处。
1月16日至3月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国内收藏张大千作品最多的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以及荣宝斋联合主办的“张大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邵大箴:人们之所以要艺术,是出自于人性的需求,“人性”是什么?就是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人对自我的欲望,自我道德伦理的理想,这是一种平衡的关系,能够保持人的自尊。
邵大箴:人们之所以要艺术,是出自于人性的需求,“人性”是什么?就是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人对自我的欲望,自我道德伦理的理想,这是一种平衡的关系,能够保持人的自尊。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展现雕塑领域创新成果,推动中国雕塑不断繁荣发展,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雕塑四十年”系列展,分4个部分倒叙进行,遴选不同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雕塑家的代表作以及经典个案,在深入研究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展示。
中国当代油画的任何一件作品,都可作为心理学的案例来加以分析。同时,中国当代油画越来越具备哲学的品质,凭借这种品质,中国当代油画既可以自如地呈现那些公共性的课题,如人性、人文关怀、环境、意识形态等,又可以超越社会范畴之上,以反思的态度来面对社会。
中外美术史上的美术经典,无不超越个体感性欲望与生活表象,表现天地人生之美,表达无尽的时空慨叹、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对他人命运的关怀;无不高扬深刻隽永的人文精神,在自我经验的抒发中,折射出时代精神和人生思考。
20多年以来,多数画家以中西兼容、边学传统边写生创造的方式设计自己的艺术之路。学宋代院体,学董巨,学元四家,学董其昌,学黄宾虹,都成为新的热点。大多数人选择的路径,是既分离又回归,以轻松的态度兼容中与西,兼容传统与现代。这一潮势,也许最值得关注。
机械或电子图像生产与传播的大众化,致使一些艺术理论家认为,传统绘画的再现性已淡出当代艺术视野,因此,当代艺术教育也不再停留于对形象再现性技艺的训练,而在于培养学生如何利用图像或现成品来体现艺术的观念创意。这种对机械或电子图像大众化的焦虑与恐慌,导致欧美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已不再把造型艺术的教学作为其学科建设的主科,这种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转型,致使西方当下的造型艺术教学与创作形成了整体性的滑坡与式微。
刘海粟先生在民国时期被骂为“艺术叛徒”,因为他把女人体艺术送进了学堂,这在白话文刚兴起、小脚缠布刚解开之时还是大胆的。不过这个“艺术叛徒”不是最早使用女性裸体模特的艺术家,倒是李叔同先用了。在当年整体思想闭塞的混沌时代、一群英雄争战的历史环境里,敢于抛出女人体艺术,说明刘海粟确实够有底气。
可以理解身为梵高粉丝的导演多洛塔·科别拉的致敬心情,她从这位传奇画家留下的800多封信件中寻踪索迹,还原出二十几岁时在抑郁和挫败中挣扎的梵高形象,她本人与抑郁症抗争时,梵高曾给予她力量。然而她这部悦目的电影,却把已经陷于流行俗套中的梵高又向着庸俗推了一把。
著名画家刘文西认为创作不是押宝、不是摸行情、不是赶时髦,更不是说教强加于人,终归要以感人为目的。不论是大题材还是小题材,只要感人都会受到人民欢迎。感人的作品,必须来源于生活;有益的社会效果,必定来自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艰辛的艺术创造。这是我有关创作精品力作的一些感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