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在写意精神的主导下,坚持写生的新传统,有利于破除依赖图像导致的无深度和少个性,重塑笔墨意境的灵韵,恢复民族绘画气韵生动的感知方式。
《2016·33号》69厘米×140厘米2016年姜宝林《早春》249厘米×125厘米2013年姜宝林《2016·31号》72厘米×83厘米2016年姜宝
史前岩画对现代艺术有影响力吗? 不久前,德国柏林的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the Martin-Gropius-Bau)举办了名为史前时代的艺术大展,呈
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象征的图像中》,提出了关于图像及其意义的问题。他以一座立于伦敦市中心的厄罗斯(Eros)雕像为例,提示读者注意一个问题:即便存在着关于厄罗斯的一套完备神话故事体系,同时观看者可以借助作者本人对作品的解释,以及最初的设计方案作为参考,想要“复原”这座雕塑所传达的意义,也是极为困难的。
古籍专家赵昌平、作家孙颙、画家施大畏连同吴贻弓导演,对瑰丽的中华神话进行系统性重构。他们花8年时间,在上海世博会后推出了 《中华创世纪》 一书。一勾一画间,引向中华传统文化的望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