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春望·小萝卜头》充分结合杂技的特点与优势,通过主创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极致发挥,让到场观众普遍收获到耳目一新、如沐春风之感。
2022年,曲艺界上下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在主题创演、非遗公益演出、大型赛事、两岸文化交流、助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曲艺、少儿曲艺、曲艺教育等方面取得斐然不俗的成绩。
杂技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杂技艺术发源地的世界位置和数千年灿烂的发展史是中国杂技的自信底气和突出优势,而传承千载有余的传统技艺也始终以各种形式活跃在当代舞台上。
近年来,在党的文艺政策引领和感召下,红色杂技剧的创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数量质量双双提升,不光显示了杂技剧创作题材上的极大开拓,而且用超越以往的艺术水准精彩地讲述了戏剧故事,使杂技剧这样一种新型的杂技表演方式再次闪亮于人们的视野,引发了人们的惊叹和好评。
自2012年以来的10年间,我国的曲艺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同样赢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杂技艺术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改变了曾经只重视以“技”示人、以“技”撼人的旧观念、旧面貌,发展成为一门以技巧为核心,与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互促交融,兼容传统与现代的新型综合艺术,并逐渐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艺术转型,在转化创新之路上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一般魔术都是纯粹的技术性的奇妙变化,“魔术的剧”为它加上特定环境、人物、情感纠葛、人生诉求,甚至戏剧的结构和形式,于是人们形象化地称其为“魔术剧目”。
杂技剧《战上海》以如椽大笔抒写恢弘画卷的史诗气派与燃情风格,完全改变了人们对杂技及杂技剧演出的陈旧印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镜框式舞台的闭环,进入到了崭新的现代演艺空间。
杂技剧《战上海》极大发挥肢体对空间的塑造功能,用杂技的语言刻画英雄形象、讲述革命故事、营造舞台意境,书写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新篇,奏响了英雄主义的慷慨长歌,不愧为当代杂技精品。
杂技剧《战上海》以无言的肢体语言向着语言叙事的艺术方向挺进,从形体技巧的高难度挑战的展示,进入情境化的戏剧表演、感情表现。
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上古神话新说新杂技《涿鹿之战》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该剧的出品方北京杂技团也迎来了她65周年的华诞。近年来,北杂在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实践中,聚焦传承和重构天桥杂技“难、奇、绝、美”艺术特色,在探索新杂技表演范式的孵化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推崇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交融性艺术风格。本剧出品人和总制作人、北京杂技团书记兼团长杨敬荣介绍:“我们赋予一场战争以温
《觉醒年代》为我们所真实展示的,不只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更是普通大众的觉醒,自然也是曲艺艺人的觉醒,这一觉醒的过程中,曲艺作为民间艺术,发挥了它的独特作用。
希望“惠民谐剧”作为有志于全面传扬谐剧艺术的地方文化品牌,能够在谐剧的创演实践中“两条腿走路”,使其戏剧型和曲艺型的两种节目形态都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并且相映成趣、相映生辉,进而超越谐剧“姓戏”“姓曲”的观念争论,推动谐剧艺术的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