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曲艺杂技>正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创新杂技传统技艺(尹力)

2023-01-17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尹力 收藏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成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是明确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秉持的基本原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将激发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中的生机与活力。

杂技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杂技艺术发源地的世界位置和数千年灿烂的发展史是中国杂技的自信底气和突出优势,而传承千载有余的传统技艺也始终以各种形式活跃在当代舞台上。2022年11月,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之际,由中国文联、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杂协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在河南省濮阳市举办,从30个入围决赛的精品杂技节目中角逐出10个杂技节目奖。作为中国杂技最高奖,此届金菊奖的赛场见证了近5年来中国杂技创作的重要进步,为今后中国杂技创作的繁荣发展与中国杂技事业的自信自强锚定了新起点,树起了新标杆。

从此届比赛中可以看出,传统技艺仍是当代杂技节目的重要内容,在参赛节目中比重过半。如中幡、蹬人等耍弄类技艺和对手、顶技等形体类技艺都在以往积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新技巧和新的表现形式。其中,耍弄类技艺中的蹬技节目最值得一提。本届决赛中共有5个参赛节目着力于展示“蹬”的技巧,获奖的10个节目中有3个归属蹬技,分别展示了蹬技中的蹬鼓、蹬伞和蹬人技艺。这3个节目代表着蹬技传承发展至今的最新高度,可以从中窥见杂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之道。

作为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表演内容的杂技技艺,“蹬技”在古时就有踢瓶、踢碗、踢缸、蹬梯子、蹬车轮的各种记载,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杂技的一大技艺门类。“蹬技”重蹬、抛、转、传等技术动作,非常考验杂技基本功的灵活掌握,其中又分“重蹬技”和“轻蹬技”。“重蹬技”如蹬缸,以承力负重为特色。“轻蹬技”则以蹬伞为代表,重在表现轻盈与灵巧,由于蹬起的道具重量轻,要兼顾轻薄物体的悬浮感和易受外力影响的环境因素,因此更显难度。此外,“蹬人”也是重要的蹬技艺术。

“蹬鼓”是山东地区的强势杂技。山东省杂技团的《弈》在继承原有蹬鼓技巧的基础上,创新使用了360度旋转移动车鼓,完成圈传、对穿、蹬小鼓上肩等技巧,加入前空翻、后空翻传人接毯、直立720度接毯、蹬人720度接毯,将蹬人连续两周接毯突破为三周接毯,把原有的蹬一周、蹬两周接毯创新使用在第三节人上,结尾以多组四节人、三节人、二节人蹬大鼓形式呈现,以此达成蹬鼓技艺的突破。该节目兼具技巧难度的提升和道具的创新,并挖掘中国象棋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技巧动作的变化对应棋局形势变化,彰显中国审美旨趣,呈现形式上更添雅致和新意。

《弈》(图片来源:“山东省杂技团”微信公号)

“蹬伞”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节目,以单脚、双脚拨弄伞为主要表现形式,有高抛、蹬转、走伞边、空中翻滚等技巧。1950年代,重庆杂技团的全莲娣开创了蹬伞等一系列轻蹬技表演。近70年后,大连杂技团有限公司的《蒲公英·远方——蹬伞》又谱写了新纪录。该节目展现了“纯粹”的蹬伞技艺,演员从蹬起一把伞开始,将伞一把一把叠加,最终手脚并用完成十五把伞的蹬转表演。其中独有的创新技巧如一把伞时跑伞边大跳、五位脚打击抛接伞,蹬三把伞时双手转伞双脚小开花、手脚转伞对传,蹬四把伞时的双伞大飞、过桥飞伞、点伞脚磨抛伞上,蹬十五把伞时双手转伞双脚叠伞捻转540度等。在艺术呈现上,该节目将道具伞拟物化为蒲公英,小小蒲公英为了梦想踏上征程的诗意象征大大丰富了技艺之外的表演空间。

南京市杂技团有限公司和南京市杂技家协会的《奋斗者——绳技蹬人》,是融合绳技和蹬技的复合技巧节目。蹬人的“刚”和绳技的“柔”并济同台还属首次,体现了编创者的巧妙构思。底座演员蹬接舞绳的尖子演员以及尖子演员被蹬起翻转腾空时,舞圈旋转的绳子不能断开等技巧,则对表演者提出了巨大挑战。节目尾声的“转小绳连续后翻斜梯蹬人接云里翻下”技巧动作发生于沿轨道倾斜向上移动的仅半平方米的平台上,尖子演员在舞绳旋转的同时,在底座演员的蹬接中连续后空翻,待平台升至高点后一跃而下。技巧之外,该节目着力于刻画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群像,表现了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身体力行。受限于人类的体能,杂技千百年传承的传统技艺发展至今,在技巧提升上已不具有太大空间,传承创新绝非易事。技巧是杂技的本体,当下杂技传统技艺的技巧发展一直有两种方向:一是在某种技艺中深耕苦练,呈现该种技艺的纯粹技巧难度提升;二是通过多种技艺的深度融合,实现技艺复合后的难度创新,并不断提升复合难度。包括蹬技在内的各种传统技艺一直在保证优质传承的基础上,遵循着这样的技巧发展思路,由此诞生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创新,不断为传统技艺的发展提供范本与思路,积累丰富着杂技技艺的深度和广度。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杂技界的深刻共识和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杂技人定当激发创新创造的新活力,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以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文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尹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编剧)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尹力专页

新时代杂技:在转型与创新中寻求突破(尹力)

风起正是扬帆时,岭南杂技不断开创新境界(尹力)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