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曲艺杂技>正文

说新唱新传精神 牡丹绽放新时代(胡一峰)

2023-06-0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胡一峰 收藏

说新唱新传精神牡丹绽放新时代

——观“牡丹绽放——第三批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汇报演出”有感

5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曲协举办的“牡丹绽放——第三批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汇报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罗晓静、杨雪莉、杨锦龙、陶莺芸、康康、徐宁、施金裕、李丁、揭熙、袁国虎等10位入选曲艺英才培育行动的中青年曲艺人才同台竞技、各展所长,以精彩的表演,为观众送上了丰盛的曲艺盛宴。李金斗、奇志、叮当、冯欣蕊、付强、苗阜、王声、张伟等曲艺名家倾情助演,更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华曲艺的独特魅力。综观此次演出,四个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山东琴书《孟母教子》(图片来源:“曲艺杂志融媒”微信公号)

其一,以新题材展现时代生活。生活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扎根生活的作品具有天然的亲切感,更能走进观众心中。曲艺是具有鲜明场景化特征的艺术,描摹市井百态、品味生活道理,可谓其优长所在。在本次演出中,多个节目充分发扬了这一艺术优势,让人看后回味无穷。比如,李丁同搭档董建春的相声《一“本”正经的反诈手册》聚焦“反诈”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生活现象,采用“现身说法”“跳进跳出”的艺术手法,把骗子经常使用的手段一一演来,用戏谑的表演宣传了反诈知识,给观众带来了笑声,留下了思考。又如,揭熙(逗笑)和搭档逗乐表演的相声《N年之后》,敏锐地捕捉到科技快速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创造出“说口贴”“唱口贴”等艺术形象,使“学”这一相声基本功获得了新的载体,提升了包袱的艺术效果。再如,叮当的谐剧《麻将人生》从打麻将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串起职场与家庭、育儿与养老等人生片段,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演绎了“资深麻将迷”令人唏嘘的一生,具有强烈的警示意味。苗阜和王声的相声《快乐生活》巧妙运用当下文化元素,表现生活风貌。这些作品生动展现了当代曲艺家在“曲”随时代、守正创新道路上的艺术收获,再一次证明,文艺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开掘新题材、展现新风貌,才能吹响时代号角,弘扬时代精神,为时代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二,以新形式赋能优秀IP。跨界是文艺创新创造的应有之义。回顾我国文艺发展史,曲艺和戏曲有着亲缘关系,在题材和手法上互相借鉴是催生新作品、实现新效果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我国艺术门类更加丰富,曲艺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基础上,加大跨门类借鉴创新的步伐,开辟了艺术创作的新空间。在本次演出中,多个节目立足于古代、近代和当代中国的文化IP,以不同曲种的艺术手法加以再创造,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杨锦龙等表演的群口快板《燃烧的音符》以经典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为题材,运用快板的形式重新演绎,既再现了作品的激动人心的旋律,又生动讲述了冼星海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创造了经典IP的“曲艺版”。又如,施金裕表演的绍兴莲花落《兰亭书》取材于我国书法经典《兰亭序》,说唱结合,辅之以素雅清朗的舞美设计,流畅而韵味十足地传递出《兰亭序》的文化精神,把兰亭之妙和曲艺之美融会贯通,形成了崭新的艺术效果。再如,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以其憨态可掬的造型圈粉无数,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文化IP,陶莺芸表演的苏州弹词《冰墩墩·雪容融》于此取材,吴侬软语,流畅委婉,珠落玉盘,轻快悦耳,把观众的思绪拉回到冬奥盛会激动人心的时刻,也给冰墩墩、雪容融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当代曲艺家强烈的文化情怀和创新意识,再一次证明,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只有自觉在跨界融合中推动艺术创造,才能不断提高作品质量,让我国文艺百花园更加生机勃勃、明艳动人。

其三,以新内涵激活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不竭宝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曲艺尤为重视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繁荣。在本次演出中,从题材到手法、从内容到形式、从创意到表达,曲艺的“传统味”获得了富有新意的多维呈现。比如,罗晓静表演的山东琴书《孟母教子》讲述了“孟母断机教子”的民间故事,彰显出中国人崇德重教的文化传统;袁国虎表演的四川评书《张松献地图》绘声绘色地演绎三国故事,夹叙夹议,韵味悠长;冯欣蕊表演的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悠扬婉转地描绘百姓生活图卷,这些作品既保留了“熟悉的味道”,又融入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演出了新效果。而付强和李金斗的相声《笑口常开》对日常情境中幽默的表现、奇志和张伟的相声《祈福》对口技艺术的运用,则让人由衷赞叹相声艺术的旺盛活力。又如,杨雪莉及搭档潘文龙表演的福建南音《钗头凤》,把传统古诗词和南音相结合,用双重古韵给观众带来了双倍享受;康康表演的扬州清曲《扬州姑娘》讴歌扬州杰出女性,从容大气,清新动听;徐宁表演的湖北大鼓《“说破天”说书》讲述湖北大鼓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感人故事,致敬英雄,礼赞崇高。这些作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结合地方曲种特色给予新的表达,让人全方位感受到中华美学的魅力,也再一次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从不同艺术门类的规定性出发,不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使文艺作品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其四,以新路径引领行业发展。繁荣文艺,关键在人。能否找到符合艺术规律、具有行业特色、契合事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路径,直接决定着文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参加本次演出的曲艺家来自祖国各地,涵盖相声、快板、四川评书、山东琴书、福建南音、苏州评弹、扬州弹词、湖北大鼓、绍兴莲花落等多个曲种,且大多是表演、创作、教学、管理能力兼具的复合型曲艺人才,其中80后占比达到70%,均是当前活跃在全国各曲艺专业院团和曲艺小剧场的“台柱子”和中坚力量。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演出既是当代曲艺繁荣发展的一次成果大汇报,也是曲艺新生代进德修艺的一场实力大检阅,更是中国曲协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贯通“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的一份优异成绩单。这也充分说明,中国曲协实施的曲艺英才培育行动,立足推动曲艺事业发展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着眼打造高端领军名家和人才接续培养,统筹多方资源,通过资金支持、专家指导、演出交流、研讨培训、宣传推介、汇报展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和扶持入选者进一步增强专业素养、锤炼技艺技巧、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艺术修为、推广艺术成果、展示良好形象,已成为曲艺人才迅速成长、大放光彩,在艺术生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广阔平台,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出精品出人才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成功范例。

最是牡丹映盛世,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一朵朵在新时代春风中自信绽放的曲艺牡丹,让人欣喜,更让人充满期待。


(作者:胡一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胡一峰专页

歌剧《鸾峰桥》:艺术诠释脱贫实践(胡一峰)

艺术乡建:扮靓乡村颜值 擦亮乡土底色(胡一峰)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