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府文化基金、文化奖项、媒体资源的杠杆作用,调控文化创作导向,为青年留有一定比重,对草根一视同仁,鼓励和扶持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创作代表国家水平、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项目。
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展 中国梦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催人奋进的时代旋律。为了讴歌中国梦、唱响中国梦,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激励人们积极
《马向阳下乡记》《呦呦鹿鸣》《有爱才有家》三部现实题材民族歌剧应文化部邀请,进京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引发业界与媒体关注。笔者现场观看演出,深受启发,观感不少。
3月9日晚,看理想室内生活节举办了主题为“巴扬手风琴与拉美文学的对话”的活动,手风琴手吴琼现场进行了表演,歌手李健及作家梁文道对表演作出赏析,也就拉美文学进行了分享。
《呦呦鹿鸣》是一部非话剧化、非歌舞化、非戏曲化的民族歌剧。它是在世界共有的歌剧规范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创建中国学派的一次尝试。
每一位读过屈原楚辞《九歌·山鬼》的读者心底,一定都深藏着一位美丽的女性形象。今天,山之精灵和她憧憬的爱情、希望与等待,又一次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史付红为曼陀林和弦乐队创作的音乐作品《山鬼》中复活。这部作品近期入选意大利阿德金斯·基蒂基金会举办的DONNE IN MUSICA作曲比赛项目。
1月2日至3日,作为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民族歌剧《檀香刑》在南京上演。该剧改编自莫言同名长篇小说,作品以清末德国入侵山东半岛引发当地人民抗击外敌暴行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带领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被施以“檀香刑”过程中的情仇爱恨。
在大众的认知里,古风音乐要想和其他音乐类型一样被平等看待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总结网上对于古风音乐的看法,人们还存在以下三种误解:第一是古风音乐矫揉造作、流于表面且同质化严重;第二是古风音乐作为分众音乐的一支,却没有走出“圈地自萌”的怪圈;第三是古风音乐虽然借助网游、影视剧的热度实现了变现,但变现模式较为单一。
2017年中国音乐的各个领域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新气象和新局面,体现出音乐创作者和策划者们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与反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借鉴和对中国故事写作的自觉。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理论家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也必将产生出更多体现高原和高峰的艺术作品,形成良好的音乐生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源远流长寻根之旅”这场音乐会的曲目涵盖了多种语言、多个民族、多个地域的15首歌曲,并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时代性的编配。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经过年轻的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的重新诠释,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两年一届,第11届中国音乐金钟奖11月19日至27日结束了在广州的比赛。这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音乐界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音乐综合性大奖,可以说是业内重视、社会关注。
11月29日,由浙江音乐学院、浙江省音协主办,浙江省音协创作委员会、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承办的“云乐飞扬” ——王云飞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
中国故事、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之一。相应的,如何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成为当前中国文艺界的首要问题。近期,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排演并同期录制的《丝路交响》 ,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