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档的观影回归到暑期档的热浪翻滚,从国庆档的波澜不惊到贺岁档的厚积薄发,2023年,电影重新回到文化行业的中心位置,为大众抚慰心理创伤、提供文化享受、凝聚精神力量。
“父爱”成为曹保平突破银幕的利器,一段非常个体化却又具有普遍性的中国传统父子关系不仅是对现实的批判,更是对罪案故事背后的伦理情感的深度探寻。
中国电影应当突破传统的同质化、统一化的发行模式,依据影片的特点和目标观众的需求,探索差异化经营思路,积极尝试分线发行、多轮次发行、区域发行、分众发行等创新方式,培育出多元化的电影市场生态。
《吾爱敦煌》让我们又重拾理想,反思自己的人生,观众在樊锦诗先生高尚的灵魂面前接受了一番洗礼,洗涤庸碌的人生俗气,寻求坚守理想信念,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追寻平凡生活中的意义。
《我本是高山》塑造了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张桂梅,讲述了一群山区女孩子在张桂梅等老师孜孜不倦地教育下,由浑浑噩噩到奋发图强、逆天改命的故事,尽管受篇幅限制,对孩子们和学校的巨大进步略显铺垫不足,但不失为一部励志感人的主旋律电影佳作。
《热搜》敢于表达、敢于发声,将主题聚焦于渗透每个人生活中的互联网和新媒体,在内容选择上有一定的社会存在性和社会影响力,实现了题材、故事线和主题表达的较好结合。
《无音之乐》是阿璞这位凡人英雄的人生叙录,是广州这座开风气之先的城市的人文记录,更是当代中国形象真诚真挚真实的时代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