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瓦山》试图描绘的就是一个地域的时代变迁,尤其是地域中的人在时代的碾压下、在遭际无力、无奈和绝望之后,仍旧坚挺地站立着、活着。
无论作为聚焦民国时期民族工商业题材的电视剧,还是作为弘扬地域历史文化的电视剧,《楼外楼》都是一次新的突破、一次新的尝试。
当网络文学的“入史”庶几成为既成事实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文学批评怎样“述史”的问题,即我们该怎样科学而客观地书写中国的网络文学批评史?
《幸福马上来》以质朴的创作、诙谐的语言、切实的人生内涵,刻画出那些心地善良的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更揭示出当代老百姓面对苦难自我化解的承受能力,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锲而不舍的乐观主义精神。
李乃蔚创作的人物形象传达出来的宁静优雅情怀、温和含蓄的意韵与丰润活泼的神采,与我们时代的内在精神十分吻合,从而显示出难能可贵的大家风范。
20年网络写作担得起 “文学”的名,它们不仅安置、释放了当代大众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也努力开放出许多向传统和经典致敬的金色蔷薇。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和基层书法工作者,微信中那一幅幅感人的场景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仅因为感动和温暖,还有钦佩和汗颜,当然更有一些欣慰和酸楚。
5月上旬,73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的作家艺术家齐聚城川这片曾经的红色热土,于现实的宁静中回溯红色革命历程。
为人民创作艺术精品是人民情怀的题中之意,是“为什么人”立场与“如何为”实践之统一。没有创新,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则无法体现人民情怀的全部内涵。
只有当文艺高峰充当了力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大业的灵魂性工程,并且成为强起来的中国人民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那种富于魅力和取得最高美学成就的象征形式时,它才是真正的文艺高峰。
读完《剧变之思——戴清剧评》最真切的体味便是,在这一颇具难度的领域,戴清以清澈的艺术之思、清醒的理论自觉、清晰的价值判断、清明的学术规范,对电视剧艺术展开了颇具深度的清朗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