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近日再次引发文化热议。不过,这次火的是由主持人董卿主编的节目同名图书。这本图书版《朗读者》在某电商平台“文学销量榜(自营)”上立即稳居前十名,并已连续加印。图书版《朗读者》的再热,也折射了当下有品质文化阅读平台和读物的相对不足。
当自嘲、戏谑、宠溺偶像甚至自我轻贱将严肃的判断力彻底吞没,粉丝对痛苦与剥削的抵抗和感知能力也将一步步退化,最终的结果是看起来成为精神的主人、潮流的主导,其实仍不过是活在最高权力持有者和资源集中者合力设下的牢笼里的顺民。
10月12日,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本届电影节上,来自75个国家的298部电影将与观众见面,其中99部为世界首映,31部为国际首映,多部华语电影入围。今年“亚洲电影之窗”单元新设“智奭奖”,纪念参加今年戛纳电影节时,突发心脏病去世的韩国釜山电影节创立元老金智奭。
从这位上一代的“90后”追星之路,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粉丝的自我修养,不盲目崇拜,不掐架撕X,他看到了偶像最闪闪发光的一面,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他心目中最光辉美好的目标砥砺奋进,不仅仅做了一个合格的粉丝,还把自己活成了一位大家!
网文和论文,创作者需付出的心力、成本,对社会、对公众的意义,都不该放在同一个天平上去考量。将完成优秀网文等同于完成论文,极有可能让一部分人对论文知难而退,转投“网文”怀抱。
在商业利益的裹挟下,在一切以数据为先导的商业模式下,粉丝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以致明星和经纪团队也不得不把满足粉丝的意愿视为工作的重点,以期实现“短期套利”。
按照当前发展趋势,题材类型同质化已难以避免,甚至目前已基本形成“跟风”局面。著名演员张国立曾对此发言,“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市场需求,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果把大数据作为唯一参考依据,只满足观众的浅层娱乐需求,缺乏创新和探索意识,忽略更深层次的文化追求和思考,或许能凭借流行元素吸睛一时,但无法成就口碑收视双赢的“长寿”网络综艺。
对于电影乃至整个文化产业而言,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是不可或缺的艺术,但是,艺术可以通俗但绝不能恶俗。如果没有价值观的支撑和文化的引领,“花架子”网络电影是走不远的,还可能跌个大跟头。
当代批评本身就置身于现实之中,要有一种“置身其中”的自我意识,并且把这种自我意识带到具体的批评工作中去,把“置身其中”的个人的实感经验,带到具体的批评工作中去。
校训,是一所大学传统与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薪火相传的理念,也是激励师生努力奋斗的精神依托。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上海交大的“饮水思源”;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不同的校训体现着每所高校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色。
七夕有小情小爱,更当有热爱自然、启引民智、崇尚和合的千秋精神。在这个节日里,除了商家市场的热忱之外,还当有公共部门的热心、家庭文化的自觉。不妨让中国的七夕,成为浪漫与传统的“文化和弦”,声振寰宇、泽流遐裔。
通俗文艺不只负责“娱乐”,由于和大众心理结合紧密,通俗文艺的道德要求往往更高。以仙侠剧所代表的网络文艺,有必要走出过度自我的情感格局,担负起对主流道德认知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