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仲呈祥:张火丁现象是个审美话题

2017-04-1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张火丁现象”是当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艺术现象,它是由张火丁的艺术成就及其形成的社会影响而为大家所公认的。“张火丁现象”发端于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进入了高等艺术教育领域,即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组织张火丁赴美演出,成立张火丁的程派艺术传承中心,并举办了一系列研讨活动。这可以看作是中国高等戏曲艺术教育的一次重要创新,也是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的一次成功实践,因为“张火丁现象”的意义绝不止于京剧艺术本身,它超越了京剧艺术,作用于当下中国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而张火丁可以说是京剧艺术的一座“高峰”,为什么有些非常有才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没有攀上高峰呢?研究“张火丁现象”可以给我们一些很有意义的启示。

  张火丁是一位台下冷、台上热、潜心艺术、甘于寂寞、享受孤独、属于人民的艺术家,说她是程派艺术当今最好的传承者,恐怕不会有什么分歧,而她所从事的京剧艺术的骨血里面有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所以,我说“张火丁现象”是超越京剧艺术本身的。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现代美学命题。张火丁对每一个音符都极其认真,她是靠自己的作品立身的,是靠作品的美学品位和史学品位来吸引感染观众的,和攀登京剧艺术创作或者鉴赏高峰的,而这一点是具有普泛意义的。她绝不像某些人那样,去适应观众的所谓视听感官刺激,从而放弃了艺术的引领作用。比如,现在少数电影就是一味地强调票房,靠营造影像视听奇观,满足某些观众生理上的刺激感,冲淡乃至抹杀了真正的优秀电影应该给人类带来的思想启示和精神美感。

  提升观众的素养要靠净化环境来解决。张火丁的演出环境是极为干净的、观众素养是极好的,哪怕到美国演出,来看的都是尊重中国京剧、喜欢中国京剧、了解中国京剧的观众。她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典范。京剧艺术在生产自身的同时也生产自己的欣赏对象。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再好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不考虑京剧的鉴赏环境,不考虑怎么培养像张火丁的“粉丝”这样的观众群体,而一味让市场左右,放任自流,不仅不去培养观众,还去适应观众,不靠艺术家的艺术品位引领观众,反而消极地迎合观众,我们的艺术是不可能搞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再好的京剧,面对欣赏京剧的法则一无所知的观众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举一个例子,四川曾有个很好的川剧团团长,找了两个武戏演员,跑到日本去从大阪演到东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日本有规定,中小学生每年必须要有几学时的世界艺术欣赏课。让日本孩子多欣赏一点中国传统艺术固然没有错。四川原来200多个川剧团,现在只有十分之一都不到。四川人民用戏曲方式审美的把握世界而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川剧艺术,难道不能培养中华民族的后代吗?

  “张火丁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归结到一条,就是要用艺术思维去领导艺术,而不要用经济思维去统治艺术,一定要反对 过去那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的单向思维,而要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那样,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两种工作都要做好,从而为戏曲繁荣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张火丁这样的艺术家创造一个让他们把自己的艺术发挥到极致、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的良好环境。

  因此,我非常支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中国戏曲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中华民族艺术宝塔的塔尖,应该让张火丁这样的艺术家占有一席之地。有张火丁这样的艺术家,何愁戏曲事业没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史静怡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