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世纪40年代从延安扭向全国的秧歌,以及那一部部激动人心的秧歌剧、新歌剧,我们仿佛听到了胜利的锣鼓,看到了翻身的喜悦,更感受到文艺跟党走、为人民的精神传统,它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如指路灯塔,照耀着一代代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潜心耕耘,奉献人民。
人民音乐中无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坚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其本质都是都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其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为时代的人民画像、立传、明德。
成为一位成熟的交响乐指挥,不仅对于音乐的历史、创作、演奏等方面要有全面的修养,更要对于生活及人性有着深入的洞察和全面的掌控,方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一支庞大的艺术家团队实现独特的艺术表达。
音乐剧《在远方》是一部从人民视角、行业视域出发,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事件,反映中国快递行业阶段性发展历史的人民文艺佳作。
大家一致肯定了《声生不息》坚守正向价值观,坚持多元向上的艺术审美追求,以怀旧的音乐情绪、创新性的综艺模式、温暖人心的深厚情谊呈现了港乐的经典味道,凝聚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唤起了观众的普遍共鸣。
再出发的香港流行音乐将不仅可以获得自身发展的新动能,还将“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使“每一个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现代诗歌是一个现代建构起来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诗词几乎完全失去了关系,古代诗词一直与“歌”有关,从诗经到宋词、元曲。但是,现代歌词一直被排斥在文学史之外,一方面与歌词的经典化程度没有完成有关,一方面也与精英知识界对歌词的“排斥”心理有关。歌曲(当然包括歌词),像炎热夏季的阵阵微风,让人分外惬意,但却没有人在意。四十多年来,歌词创作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且经典化程度日益提高,同时,歌词与时代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诗歌。如果是这样,优秀的歌词创作就有理由进入当代文学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舞千年》等节目都实现了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叫好又叫座”。在此背景下,音乐类综艺也开始尝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原创路径。从早期的《天籁之声》《耳畔中国》等的初步摸索,到《国乐大典》日渐成为相对稳定的民歌综艺IP模式,音乐类综艺逐步实现与以民歌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创新。《耳畔中国》以今年播出的民歌综艺
不论是创作者还是演唱者,只有真正伏下身子,努力用心用情融入大众、融入人民,方能使作品为人民所认同和接受,进而直抵人心、引发共鸣
《春风十万里》歌词融五言古诗的形式、口语表达的方式于一体,将中华诗词美学化入其中,让作品散发出浓浓的中国风,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人对国风国潮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