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音乐评论>正文

新时代音乐:创造中国的声音记忆(张萌)

2022-10-27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张萌 收藏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精神,它蕴藏在一部部经典的文艺作品中,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形式,汇聚成一个时代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的写照。音乐作为一门时间的艺术,因其独特的抽象表达方式,通过艺术化的声音达成人们思想的交汇与情感的共鸣。因而,每当一段经典的旋律响起,总会引发我们对生命中某段特殊经历的记忆与感怀,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

那么,什么是属于当下中国人的时代声音记忆呢?

2020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当口,一曲由17位武汉籍文艺工作者自发创作的《武汉伢》不胫而走,借由网络媒体的力量传遍大江南北。歌中没有雄壮的誓言、激昂的旋律,只是对家乡日常风物最真实朴素的描述,一句带着浓浓“汉味”乡音的“我爱的,武汉啊”道出了殷殷思乡之情,也向世界传递出武汉人特有的坚韧和信念,为所有身处忧伤无助的人们送去了感动和慰藉。疫情稍缓,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就创排了抗疫题材的民族歌剧《天使日记》,以抗疫最前线普通医护人员的视角,勾勒出可歌可泣的医护人员群像,再现了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忠于职守、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当鲜活、真实的场景重现在舞台上,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伤感,而是对于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向往,是对于人性伟大的赞颂。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他们是历史的“剧作者”,更是历史的“剧中人”。离开现实生活的创作将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创作者落笔于历史大潮中的真实事件和人物,推出的一大批新创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成为当代文艺舞台上的一大亮点。歌曲《一个都不能少》借用了陕北信天游醇厚宽广的韵味,同时作品中又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浪漫主义气质,以“一个都不能少,追梦圆梦在今朝”的豪情标记出新时代中国人民实现小康、走向复兴的时代成就。《请放心吧,祖国》一改军歌雄壮激越的曲风,深情中不失坚毅,柔美中饱含力量,以朴实淡然的口吻抒发出当代中国军人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大爱情怀。作为一首紧扣时代、贴近百姓的抒情歌曲,《灯火里的中国》描绘了灯火中大湾区的都市街巷、海湾港口的繁华与安详,“小康”“百年承诺”“中国梦”等主题词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既点出了歌曲的主旨,又没有惯常的直白,留给听众充分的想象空间。作品无论是歌词的分寸感,还是音乐的时尚度、辨识度方面都体现出当代创作者的艺术智慧。

《奋进新时代》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中,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演唱歌曲《一个都不能少》

10年来,大型主题性歌曲创作方面也有不少成果可圈可点。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的用心之作,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组织当今音乐界中坚力量相继创演的《奋进新时代》《百年放歌》两部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集中展示了一批以紧扣新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优秀原创成果;而由众多艺术家深入祖国边陲和民族地区采风后,连续推出的《格桑花开新时代》《歌从草原来》《同心曲》《各族儿女心向党》《新歌唱新疆》等大型原创歌曲演唱会中,一曲曲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歌曲兼容了浓郁民族风格和鲜明时代气息,更彰显出当代音乐工作者践行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的时代使命,以优质的艺术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职责。

《新歌唱新疆》原创歌曲演唱会 卢业勇 摄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民族管弦乐事业在“全球化”语境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呈现出创作空前繁盛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创作、演出模式上展现了诸多新探索与手段。概言之,“主题性”创作的繁荣、多元跨界的探索、青年一代作曲家的迅猛崛起以及观念、技法的不断突破创新等发展特征,共同勾勒出当前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兼容并蓄、多元交汇的文化景观。这正是从“高原”到“高峰”的历史起点。特别是在以国家艺术基金为代表的国家文化激励政策的引领下,全国各地涌现了《钱塘江音画》《铸梦》(浙江音乐学院)、《桃花扇》(南京民族乐团有限公司)、《大河之北》《雄安》(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丝路草原》《北疆赞歌》(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艰难与辉煌》(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大河九曲》(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丝绸之路的回响》(中央音乐学院)、《山水重庆》(重庆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意象丝路·龟兹盛歌》(中国音乐学院)、《钱塘江音画》(浙江音乐学院)、《潇湘水云》(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八桂音画》(广西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大爱长白》(吉林艺术学院)、《黄河从草原走过》(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古乐·新声》(上海音乐学院)、《宋词意境》(中国戏曲学院)、《丝路随想》(辽源市中显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兼具地方特色、中国韵味、家国情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让这一凝聚着百年来国人追求科学、新知的人文诉求的艺术形式,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也要借鉴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交响乐虽然是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但经过百多年的学习借鉴、融合创造,它早已经成为当代音乐家表达自己艺术见解,与世界交流对话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曲家郭文景历时近3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海坨戴雪》,借用了西方古典协奏曲体裁的同时,利用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技术手法,将京派文化中最具标识性的京剧、曲艺及民歌等素材进行了加工与再造,使作品既带有现代气息,又散发出中国传统的美学意蕴。作曲家叶小钢的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以音乐纽带串联起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陈然、方志敏、王进喜、雷锋、钱学森、袁庚、孔繁森、袁隆平、黄文秀、黄旭华、钟南山等在百年党史中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模范,将他们创作的经典诗文、发表的著名言论,或歌颂他们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谱写成可供咏唱的华章,以作曲家独特的笔法勾勒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谱系。由国内6家交响乐团共同委约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交响曲《灯塔》,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导动机以交响化手法发展变化、贯穿全曲,通过求索、丰碑、征途、光明颂四个主题,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筚路蓝缕、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作曲家赵麟以北宋王希孟同名画作为蓝本创作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巧妙地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名句对应画作的六个部分,进而结构全曲的布局,借助诗、画、乐的相互映衬,以当代音乐家的独特笔触解读了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核心观念,表达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

《百年放歌》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中,吴碧霞、周晓琳、王传越、薛皓垠领唱歌曲《旗帜》

说到近年来涌现的优秀交响乐作品,不得不提到张千一创作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作曲家将对历史和现实的诗意冥想与对祖国广袤土地上不同民族文化风情的描摹交织辉映、相辅相成,一首首流动的诗篇、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串联成结构宏大、气势磅礴的音乐叙事。该作自2019年4月由深圳交响乐团委约首演以来,已在海内外演出了50多场,上演率之高堪称近年来交响乐创作之最。作曲家饱蘸着自己多年的人生阅历和艺术感悟,为祖国母亲谱就的岁月礼赞感动了无数听众。

作为新时代交响乐创作的一次全面巡礼,于今年9月23日至26日举办的“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系列音乐会,密集呈现了20余部优秀的原创主题性交响乐新作。其中既有出自资深名家的手笔,如关峡的《星辰大海》、张千一的《丰收之歌》、周湘林的《鲜红的太阳》等;又不乏中坚创作力量的用心之作,如常平的《领航奋进》、王丹红的《光芒永在》、姜莹的《百年征程》等;而出自新生代作曲家之手的作品,如龚天鹏的《光芒》(选自交响乐《百年颂》)、范铮的《新时代交响》、杨帆的《父辈》等,更让我们感受到年青一代音乐家正在努力跟随历史的脉动,以生动的笔触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变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演亮相的作品是从全国音乐界推荐的355部原创管弦乐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且皆是涌现于近10年间的新作。如此大规模的交响乐征集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尚属首次,它不仅集中呈现出新时代交响乐创作的最新成果,更全面反映了中国作曲家心系人民、为时代放歌的历史担当。

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音乐会 卢业勇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透过对近年来中国音乐舞台创作的简单梳理,不难发现,当今的音乐事业呈现出题材风格日益多元、语汇个性更加鲜明、事业有序传承、优秀作品人才辈出的面貌,同时,也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领下,显示出鲜明的以现实主义创作为特征的共同的时代底色。


(作者:张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文中图片来源于《文艺报》)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复排启示:在创新中传承经典(张萌)

春天里的歌声(张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