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摄影评论
  • “金山银山”的冰雪艺术呈现(索久林)

    我国是一个冰雪大国,也是一个冰雪摄影大国,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待冰雪艺术,要在更高的境界上去认识和表现冰雪,带动冰雪摄影向更高层次发展,用冰雪摄影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019-02-19详情
  • 用影像记录历史,让相机具有生命

    解海龙常说,只有介入到历史档案的记录中去时,相机才有真正的生命。如今,已经退休多年的解海龙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一直尽着一位摄影人的责任,进行摄影创作,为摄影事业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奉献。

    2019-02-01详情
  • 自由的时空(白建春)

    相机是我的翅膀,它带着我的灵魂飞翔在无限的自然——那自然是我自由的时空。

    2019-02-01详情
  • 纪实摄影应成为时代的备忘录(赵凤兰)

    纪实摄影家应继承徐肖冰等摄影界前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个人感知熔铸于生活,用镜头聚焦国家的变革与成就,从现实生活的活水中捕捉当代人身上所特有的人文新质和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留存时代记忆。

    2019-01-29详情
  • 摄影家石少华的艺术理念(索久林)

    石少华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摄影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党宣教文化系统摄影网络的主要构建者,也是新中国摄影美学的实践者和阐述者。

    2019-01-09详情
  • 中国扶贫公益摄影大展: 用镜头讲述扶贫一线的故事和温情(赵昊)

    如何以摄影的方式聚焦扶贫公益,助力脱贫攻坚,发挥影像的认识、教育、审美作用,拓展影像创作与传播的社会功能?近日,“百部扶贫影像日记·第一书记征稿计划”暨中国第二届扶贫公益摄影大展就此作了有效尝试。

    2019-01-04详情
  • 蔺庭均:飞跃三晋俯瞰太行(美成)

    《晋峦愚绘》是蔺庭均以舷窗摄影人的身份,乘坐民航客机,多次飞行于北京—太原、太原—大同、太原—长治和太原—呼和浩特,用他手中的相机,从飞行者的角度,透过飞机的舷窗,俯瞰三晋大地,瞬间抓取拍摄的太行巨幅画卷。

    2018-12-13详情
  • 19世纪的中国:洛文希尔的摄影收藏

    摄影进入中国,首先形成科学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尤其是它对人类影像强大的摄取能力,从清代皇族、官员到普通民众,摄影最终成为那个时期最时尚的事物。

    2018-12-04详情
  •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聚焦新时代 金像映初心

    11月18日,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第二届三门峡白天鹅·野生动物国际摄影大展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

    2018-11-30详情
  • 13亿人的40年:老照片中的百姓生活变迁(组图)

    40 年,280 张照片,上百位摄影师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神州大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

    2018-11-26详情
  • 摄影家袁毅平:我现在最想拍老百姓的生活

    袁毅平是新中国摄影事业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再到繁荣的实践者、见证者和推动者。

    2018-11-26详情
  • 访摄影家陈正军:用有温度的镜头关注现实中的“人”

    摄影师要具有时代担当,要用我们独特民族文化的摄影语言,创造出具有穿透力和影响力的作品。

    2018-10-30详情
  • 摄影:一场用20年完成的逆袭

    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飞速发展,作为分支的影像艺术也随之抢滩,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各种各样的影像展出现在大众眼前,改变了大众对影像艺术的固有思维,为参观者提供了视觉感官的独特体验。

    2018-09-19详情
  • 张秀江:拍摄不尽的“草原美”

    摄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又是一门传播性极强的艺术,这些特质让我常年一直致力于拍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记录和保存我眼中看到的美好景象,也希望通过照片的形式来传播它的美好。

    2018-09-14详情
  • 打破传统风景摄影边界

    当曾经的满目风光去山水的现象成为普遍,人满为患过度消费淹没了山水风光怡情的本质,你的镜头选择怎样的观看?

    2018-09-12详情
  • 沙飞与长城摄影(郝斌)

    这组作品以其视觉真实性和强烈的内在寓意性——长城永存、抗战不息,深刻触及了时代的命题——抗战卫国,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图像、艺术经典和精神影像。

    2018-08-24详情
  • 从“惊蛰”看河南青年摄影

    也许是“乡土”的传统过于厚重,年轻一代的河南摄影师更为注重个人体验的感性传达,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纪实摄影的新的摄影实验和探索。

    2018-08-21详情
  • 文物摄影:像是一种修行,要抛开杂念

    文物摄影需要摄影师耐得住寂寞,抛开杂念,让自己的思绪和文物重合,像一种修行,一点点的走近它、了解它,试着和它对话,试图让它能够开口告诉你它的故事。

    2018-08-03详情
  • 用艺术眼光生动记录“丝绸之路”(图)

    由于吉龙生在报道“一带一路”时,辩证地处理摄影造型中记录原生态美和适度的主观润色的两者关系,因此其作品展示出一种不同于艺术创意作品的质朴无华、真切可信的美。

    2018-07-23详情
  • 摄影作品为什么会被误读?

    不是每一张照片都能称作摄影作品。摄影来自于现实,但不是现实的直接复制,仅依靠视觉来理解摄影作品是远远不够的。

    2018-07-11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