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家应继承徐肖冰等摄影界前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个人感知熔铸于生活,用镜头聚焦国家的变革与成就,从现实生活的活水中捕捉当代人身上所特有的人文新质和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留存时代记忆。
如何以摄影的方式聚焦扶贫公益,助力脱贫攻坚,发挥影像的认识、教育、审美作用,拓展影像创作与传播的社会功能?近日,“百部扶贫影像日记·第一书记征稿计划”暨中国第二届扶贫公益摄影大展就此作了有效尝试。
《晋峦愚绘》是蔺庭均以舷窗摄影人的身份,乘坐民航客机,多次飞行于北京—太原、太原—大同、太原—长治和太原—呼和浩特,用他手中的相机,从飞行者的角度,透过飞机的舷窗,俯瞰三晋大地,瞬间抓取拍摄的太行巨幅画卷。
摄影进入中国,首先形成科学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尤其是它对人类影像强大的摄取能力,从清代皇族、官员到普通民众,摄影最终成为那个时期最时尚的事物。
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飞速发展,作为分支的影像艺术也随之抢滩,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各种各样的影像展出现在大众眼前,改变了大众对影像艺术的固有思维,为参观者提供了视觉感官的独特体验。
摄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又是一门传播性极强的艺术,这些特质让我常年一直致力于拍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记录和保存我眼中看到的美好景象,也希望通过照片的形式来传播它的美好。
这组作品以其视觉真实性和强烈的内在寓意性——长城永存、抗战不息,深刻触及了时代的命题——抗战卫国,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图像、艺术经典和精神影像。
文物摄影需要摄影师耐得住寂寞,抛开杂念,让自己的思绪和文物重合,像一种修行,一点点的走近它、了解它,试着和它对话,试图让它能够开口告诉你它的故事。
由于吉龙生在报道“一带一路”时,辩证地处理摄影造型中记录原生态美和适度的主观润色的两者关系,因此其作品展示出一种不同于艺术创意作品的质朴无华、真切可信的美。
从容地在直觉与理性、具象与抽象、材料与技术间自由穿行,傅文俊的数绘摄影为摄影艺术开启了新的空间,展现出另一片奇异美妙,同时又意味深长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