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摄影展在形式上增添了书店特色,是融合于书架间的摄影展,不仅展出摄影作品,还配套陈列建筑艺术、摄影艺术及山西考古相关书籍。在光的空间里呈现光影艺术作品,将摄影、书籍与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将为摄影展增添浓浓一缕书香,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把握历史机遇,加上较为成熟的制度因素与较为丰沛的资金后援,使得哈佛艺术博物馆在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里稳健地扩充了藏品,并使其藏品最终得以覆盖摄影的各个方面,得以展示其同时具有记录与表现两个向度的媒介特性。
阅读《厚土》照片,很快就能感受到一种摄影语言的特征:以左右为切入点的照片,疏密有致,人物之间互为衬托并体现事件的关联;以前后为着眼点的照片,延伸有度,让叙事穿越广阔的陕北大地,呈现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时空关系上,摄影和舞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中的舞者并非如摄影作品中所呈现的那样——在空间中摆出某个单一、特定的造型,而是处于一种不断运动的舞蹈过程之中。
这组反映父老乡亲生存状态的摄影作品《乌蒙山》,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和深沉的文化思考,进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作品。
文:索久林 高占祥,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书画家、摄影家。曾任文化部、中国文联领导。多年来深入大漠腹地,用深邃的艺术视角,拍
2017年9月,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选出了新的当家人,完成了协会领导班子的交替工作,这次会议不仅检阅了我国蓬勃发展的摄影队伍,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摄影事业的前进方向,也回应了摄影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规划举措。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批新兴职业群体开始出现,诸如律师、医生、记者……他们或根植于传统中国文化内部,或产生于中西文化交流之中。其中,以影像为依托的近代中国摄影师群体便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白建春(笔名白漠)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契丹和奚族文化研究中心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是一位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的学者、评论家和摄影家,在哲学和史学方面亦有涉猎与著述。
9月7日开幕的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今天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今年来自16个国家,28个城市的50多家顶级画廊和机构将影像与艺术、商业、历史、人文、学术、科技等多元素精彩融合,拓展了影像艺术的边界和内涵。
在从传统的古典工艺技术革新到135交卷的诞生,再从拍摄外景需要拖拽巨型暗房到莱卡小型机的亮相,摄影在技术层面,一直都在快速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