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摄影评论>正文

摄影家石少华的艺术理念(索久林)

2019-01-09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索久林 收藏

  2018年是石少华先生百年诞辰。石少华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摄影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党宣教文化系统摄影网络的主要构建者,也是新中国摄影美学的实践者和阐述者。石少华60年的摄影历程在战争年代的新闻摄影、解放后的纪实、艺术摄影等多方面取得成就。他不仅擅长新闻摄影,同时在人像、风光、舞台摄影等方面都有极深的功底。他的作品表现形式新颖多样,具有真实、自然、生动、质朴的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一些作品被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在人生与艺术理想的契合上实现摄影家的价值追求

一一感悟石少华先生的艺术理念

(索久林)

 

  石少华先生是中国当代摄影事业的拓荒者、奠基人,是当代中国摄影的领军者、示范者。石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经典的作品和感人的故事,更值得我们仰慕和珍视的是他在人生理想和艺术理想契合上的高度一一人生与艺术品格的高度、智慧的高度和价值的高度!

 

  一、人生与艺术理想的契合,是实现摄影家价值的基础

  广义地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人生的理想,每个艺术家都可以有自己的艺术理想。然而,把人生理想和艺术理想契合起来,让人生驱动艺术,让艺术升华人生,是摄影家人生和艺术价值的真正体现。石老为了追求自由、民主,为了挽救民族危亡,20岁便背着一台相机投身革命事业。人生的理想让他穿行于枪林弹雨的战场,拼搏在艰苦卓绝的环境,创作出大量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光影作品;而艺术的理想又使这些光影作品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现实,呈现相应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人生理想和艺术理想相得益彰,共同升华。

1946年8月,石少华在大同战役前线

  文以载道,是文艺规律所决定的。我们纪念和学习石老的人生理想和艺术理想就要走出人生理想残损,“为消遣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的偏颇摄影,走出艺术理想缺失、“摩仿创作”、“重复创作”的平庸摄影,在人生和艺术新的高度上确立信念和使命,在中华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潮流中推升摄影家的人生和艺术价值。

 

  二、人生与艺术理想的契合,需要在摄影作品中承载

  摄影创作的过程是摄影家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表达的过程。摄影家人生理想和艺术理想的契合应该成为摄影家认知和表达的坐标。这个理想的坐标会有效地支配和驱动摄影家的艺术创作。石老在他丰富的创作生活中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用白洋淀雁翎队在芦苇中伏击包运船的活动表达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用领袖毛主席和小八路的亲切谈话表现解放区人民新的人际关系;用建设者忘我的劳动表现新中国人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具有鲜明思想倾向和理想色彩。他的人生和艺术理想的高度造就了作品思想和艺术的高度。

河北白洋淀_雁翎队在芦苇中伏击包运船

1939年,陕西延安,毛主席在延安和小八路亲切谈话

  当下,有一种倾向认为纪实摄影介入个人想法和倾向会影响作品的客观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倡导艺术上莎士比亚化、反对席勒式的“传声筒”,不应当排除作者的主观倾向,而作品的客观性也并不体现在有没有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介入,主要体现在表现的生活典型不典型、能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石老的作品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有些人认为在纪实摄影中如果运用了艺术手法就会影响作品的纪实性质。其实,纪实摄影作为一种摄影形式,它本身就具有艺术的价值和艺术手法的呈现。石老的许多作品在立意和选材上运用特殊的典型化手法,在表现上运用衬托、渲染、对比等手法,有效地强化了表现对象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纪实摄影的艺术呈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43年,冀中,游击队员从地道转入房上战斗工事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倡导“士以弘道”的社会使命。我们应当把石老等前辈“士以弘道”的优良艺术传统发扬光大,让摄影艺术真正发挥民族精神的火炬和时代前进的号角的作用。

 

  三、人生与艺术理想的契合,需要尊重和研究摄影艺术科学

  在人生理想和艺术理想的契合中推进摄影艺术,不仅涉及摄影创作问题,也涉及到摄影这门艺术科学的研究工作一一理论构建工作。在石老的摄影生涯中,他不仅注重摄影创作,也注重摄影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构建,创作了大量经典的优秀作品,同时也留下了摄影科研和理论成果。他早年在《采访漫谈》《谈新闻摄影摄影记者的工作》等文论中对摄影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和阐释,之后又撰写了专著《摄影理论与实践》《中国摄影史》等。石老的摄影科研从摄影创作延伸到摄影工作。战争年代就发表过《关于攻克城镇的摄影研究》等文章,之后也有关于摄影工作方面的论述。石老不仅通过媒体发表文章、出版专著,还利用工作之余从事大学的摄影教育工作,延展摄影理论的传播途径。中国的摄影理论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始起步的,在国际摄坛上中国摄影理论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石老的摄影科研和理论成果为今天的中国摄影理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9年,陕西延安,毛主席和延安杨家岭农民谈话

  当下中国摄影理论工作出现的问题是,一些人沉溺消极、被动、本能的摄影,忽视摄影科学的研究和理论构建工作。在摄影理论工作中,有的把讲摄影过程、讲摄影故事、讲摄影人事、讲成像技法误认为摄影理论,进而取代摄影理论。在摄影理论研究上,有的只知道有摄影价值理论,徘徊在什么是摄影、摄影应该怎么样等,而不知道摄影还有认知和表达理论;摄影不仅涉及艺术主体和世界观问题,还涉及方法论问题。我们应当重视研究石老等老前辈给我们留下的摄影科研和理论建设的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摄影理论,建设和推进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摄影艺术,为当代世界摄影艺术、摄影文化、摄影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人生与艺术理想的契合,需要具有推进摄影事业的担当

  人生和艺术理想契合的艺术,是世界观层面的宏观的艺术理念。反映在作者的艺术视野上,它不仅限于个人的创作追求,而是面对全部艺术活动和全社会艺术活动的一种担当。立志于投身艺术的人,不仅投身于艺术创作,也会投身于艺术事业。石老在这方面堪称岀色的楷模。在他漫长的革命和艺术生涯中,无论置身于任何方位、任何岗位都在积极地投入摄影创作,关心和推进摄影事业;参与摄影部门领导,组织摄影活动,把摄影推向社会,发挥摄影的社会功能。他组织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摄影团体中国摄影家协会,担任协会领导,开辟和拓新协会的各项事业,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天,当我们面对中国摄影争芳斗艳的艺苑,当我们接受社会给予摄影的各种荣耀时,我们会强烈感受到其中凝结着石老们为摄影事业付出的辛勤劳作。

  摄影艺术家的光环,不仅仅属于摄影界的创作活动,还应当覆盖摄影组织、制作、编辑、教育等与创作密切相关的摄影艺术活动。一切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摄影家都应当为包括个人创作在内的全部摄影艺术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在拼搏奉献中收获最有价值的欢乐。石老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丰富、厚重的。我们要继续挖掘、整理,让它成为当代摄影的营养和动力,为推进新时代摄影事业的长足发展而努力。

 

  中国文艺评论网总编辑:周由强

  责编:王璐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摄影评论

  《中国艺术报》:纪念石少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艺术报》:纪念石少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感悟(索久林)  

  新华网:新中国新闻摄影的开拓者石少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