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刚刚退休的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原主任刘宇是小分队中的一员,从2月20日抵达武汉之日起,他就以自己的方式观察着这座城市,感受着来自身边每个平凡人的温度,为这段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一份平凡却又惊心动魄的影像记录。
无论你采用什么类型的相机,无论你拍得有没有艺术性和观赏性,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看见故事、发现精神、感动常在,这才是纪实摄影的真谛。
在作品中,摄影师要如何寻找自我,寻找超越现实的灵感,其方法即走出摄影之外,到哲学、人类学、史学、文学等学科中寻求知识的积累,继而在事物深层进行文化思考。
通过一系列深入调研,中国摄协掌握了全国新摄影群体发展状况、了解到地方摄协在做好新摄影群体工作方面的经验与困难、听取了新摄影群体对中国摄协的意见与建议等,为新形势下做好新摄影群体团结、服务、联络工作夯实基础、提供借鉴。
当今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师,拍摄传播便利及时,为时代造像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摄影的价值渐趋超越其本体意义,成为厚重的人文、社会、历史价值的视觉承载。
11月23日,第一届互联网与中国摄影旅游大会在安徽黟县举办,其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隆重推出的“摄影发现中国”十大景观——坝上、恩施、黄山、九寨沟、喀纳斯、婺源、雪乡、元阳梯田、张家界、周庄被正式授牌。
李刚的马,于庸常之中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范式、新的“陌生化”体验,又于这独特的意象之中,寄情遣怀,赋予其诗与思的意味,这是李刚的独特之处,也是他的成功之处。
以拍摄马而闻名的中国摄影家李刚的摄影作品《马语者:象·相》,不同于常规视角的凝视,对马的概括有时是局部“大写”,有时是群体关系的独特呈现,不仅是诗意的外延,也是理性的内观。
这是美丽的中国,这是美好的生活。270件(组)摄影作品汇成一曲时代交响,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展厅激荡、回响。这是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的现场。
刘瑞新的《边缘生存》系列摄影作品,图像本身首先事涉异国人群的生存状态。这些普通人身处底层的生命状态和生存境遇,让一颗有着悲悯之心的中国摄影师的心灵,触碰到了人类生存的底部世界和基层组织。
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针砭时事、用文字表达人生态度,但周海婴同样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认识记录了下来。他用手里的镜头,为经历过的时代留下了宝贵的瞬间。
我国是一个冰雪大国,也是一个冰雪摄影大国,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待冰雪艺术,要在更高的境界上去认识和表现冰雪,带动冰雪摄影向更高层次发展,用冰雪摄影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解海龙常说,只有介入到历史档案的记录中去时,相机才有真正的生命。如今,已经退休多年的解海龙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一直尽着一位摄影人的责任,进行摄影创作,为摄影事业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