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是1994年1月正式成立的全国首家文艺评论家协会,其前身是全国第一个文艺评论团体——1981年成立于西安的“笔耕文学研究小组”。目前协会有会员312人,其中,中国评协会员56人,中国评协理事4人。评论范围涉及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主要艺术门类。
对于舞台剧来说,文学性,不仅仅是指文本本身,还包括二度创作共同构建的艺术氛围与审美空间,观众在或愉悦舒畅或震撼战栗的情绪中,被净化、被升华。
“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路径,也是文艺评论家在新时代的光荣使命,是我们既定的方向。
剧集作品和电影、网络文学等传媒艺术一样都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剧集作品的海外传播对未来产业发展、树立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着十分关键的功用。
所谓星辰,应该是更多的戏曲作品,更多的艺术人才;所谓大海,就是艺术之海洋,艺术之辽远壮阔。而杨俊,正是为这样的星辰与大海而存在的。
十年来农村题材影视创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既是影视艺术家个人才华和努力付出的结晶和回报,也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条件与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相互碰撞交融的累累硕果。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以恢宏的篇章、壮阔的气势,体现出艺术之美、科技之美、细节之美、情感之美和文化之美,更展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各类艺术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许多一线基层党员与生活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融为一体,披荆斩棘、真抓实干、同甘共苦,成为奋斗征程上坚强的力量。
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21年9月,现有理事17人,个人会员64人,团体会员1个,中国评协会员6名,覆盖了文学(汉藏文)、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曲艺、戏剧、影视、民俗学等十个艺术门类,涉及体制内外的不同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