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
  • 评论不是定论(王进玉)

    对于当下极为浮躁的文艺创作而言,更需要每一位评论家、批评家谨慎对待评价对象,慎重做出自己的评判,这也是对文艺负责,对创作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一个正确态度吧。

    2022-05-10详情
  • 好作品应是“日用品”而非“稀缺品”

    当今,波澜壮阔的时代,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关键看我们如何用契合时代表达的方法去剪裁、去缝制,如何用符合艺术规律的手段去加工、去创新。

    2022-05-10详情
  • 为新时代新疆文化探寻艺术表达

    在新疆春晚中,观众可以看到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到普通人的生命体验,对区域表征与文化秉性的体现,让这台晚会在美学趣味和文化价值上保持了“合流”,从而显露出深刻的文化韵味,也在为新时代新疆文化探寻新的艺术表达。

    2022-05-09详情
  • 文艺评论有些“世俗”又何妨(王进玉)

    只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遵从法律法规,不违背职业操守,对待批评特别是文艺批评方面,应该留有更为开放宽松的空间,更为积极有效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评论与批评的切实活跃与长足发展,也才会真正繁荣我们的文艺事业,才会更加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石和底气。

    2022-05-06详情
  • 儿童文艺创作要有分众思维

    在差异性中观照“小不点”的大视野,去体认婴儿“咿咿呀呀”声中蕴含的最原初的生命萌动,去体察幼儿充满想象力的童话王国,去观照少年们青春飞扬的拔节向上,是儿童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2022-04-29详情
  • 文艺赋能的核心在于打造乡村造血机制(邢千里)

    乡村振兴作为中国新时代发展宏伟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乡村本身的建设和发展,其使命责任也早已超越了广大乡村的地理范畴和文化范畴。

    2022-04-29详情
  • 乡村振兴,文化当赋高能(张应辉)

    美丽乡村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艺术活动会有效提振乡村的人气、拉近城市与乡村的距离。

    2022-04-29详情
  • 春日读书兴味长

    读书就是为了让你能够更智慧地看待这个世界。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就是我们人生的格局。

    2022-04-27详情
  • “微时代”短视频手势舞流行现象的文化审思

    透过对手势舞流行现象的观察与反思,可以有效切入当下文化现场,更具针对性地分析其创作实践,深入剖析手势舞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其在主流文化传播、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2022-04-15详情
  • 影视剧的“热搜焦虑”怎么破

    创作终究要回归生活本身、遵循艺术规律,如此,影视作品才能沿着有机、良性、高质量的路径发展。

    2022-04-14详情
  • 于自由自然中求至文:读散文集《黑夜之美》(陈冬梅)

    一打开散文集《黑夜之美》,便进入了一个充盈着自由自然的审美世界,漫游其中,深受启迪。

    2022-04-11详情
  • 去低俗化与文艺评论的正本清源(颜同林)

    去低俗化,是文艺评论的时代使命,让低俗文艺逐渐萎缩,逐渐失去发展、生存的空间,文艺评论大有可为!

    2022-04-01详情
  • 加大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力度(张凯丽)

    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带给人的温暖比其他题材更真实、更有温度,也更震撼心灵,像一股暖流持续温暖着人心。

    2022-03-19详情
  • 文艺自恋是审美缺失的表现(曾强)

    当我们敞开胸怀,谦卑心态,博采众长,尽心提炼,审美境界提升了,再辅之以持之以恒和勤学苦练,也许就能达到“心中有神,笔底万千”的艺术化境了。

    2022-03-10详情
  • 《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彰显力与美的文化内涵

    《艺术里的奥林匹克》把艺术与体育两种“原料”创新搭配组合在一起,烹制出一道道饶有滋味的创意“菜品”,丰富了人们的假日文化餐桌。

    2022-03-09详情
  • 在淳美的艺术享受中传承雷锋精神

    在这场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的“学雷锋”专场文艺演出中,我期待着在下一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前,“雷锋精神”和“雷锋故事”能得到更为有力的发扬和传播。

    2022-03-04详情
  • 守好文艺批评的“真”(马忠)

    文艺批评应该突出“批判”的功能,“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批评抵制。

    2022-02-17详情
  • 深圳文艺评论:彰显城市文化与审美的互鉴

    作为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员,李新风和杨莉莉两位评论家的作品视角独特、论述精到,以向上执着、认真专业之批评精神,从侧面反映出深圳这座城市文化与审美的互鉴,文艺评论事业的创新与繁荣。

    2022-01-27详情
  • 不能简单地把艺术创作当成学术

    如果不注重自身内涵建设,不改善评价体系,就算把捏泥人、编竹篮这些更细小的艺术创作(制作)门类都算成是学术,把高校里所有的艺术创作门类都设置博士学位,也是无法促进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发展的。

    2022-01-27详情
  • “以人民为本”、务实求新与加强自身建设(陈旭光)

    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艺批评也应在葆有理论高度的基础上,“接”中国现实的“地气”和“烟火气”,“接”中国社会的“人气”,阐释“中国故事”,讲述“中国话语”,从而发挥文艺评论应有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2022-01-27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