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明星因代言违法广告被罚,明星代言再次被敲响警钟,其背后体现的是明星及其团队法律意识的淡薄,从更深层说则是道德的怠慢与责任的缺失。
“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现场
“德艺双馨”一直以来是文艺界每个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人们谈起“德艺双馨”想到的多是资深艺术家,一些青年文艺工作者认为是高山仰止,缺少对自我的严格约束。其实,“德艺双馨”是每位从事文艺工作的人步入文艺殿堂时就须具备的应有基因,也是成为艺术家的内在本质属性。纵观中外文艺发展史,无论什么区域、什么民族、什么语言以及何种表现形式,流芳百世的经典文艺作品无不都是宣扬正气、祈求和平、保家卫国、勤政廉洁、好人好事、家庭和睦、礼贤下士、彰显人与自然和谐、讴歌英雄等等,能写出这些优秀文艺作品的文艺工作者,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德”厚和“艺”高并存的特点。“德”和“艺”就像DNA一样,是一组基因,缺一不可,融为一体。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成为经典的流传百世之作,从艺伊始就要同修“德”和“艺”,也就是说“德艺双馨”是从艺的基础,是开始,而不是最终目标。只要有了“德”,就有了高远的思想追求,就会打开弘扬真善美创作思想的格局,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就会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成为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力量源泉。与此同时,还要有“艺”做根基,有了格局和思想精神,还要把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和现实用高于生活的技艺展示出来,这就需要有精湛的“艺”。只有“艺”的高超,才会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走入他人的思想,才会引起同频共振,从而提升人们的道德操守与精神境界。
“德艺双馨”是文艺工作者从事文艺创作的本源。文学艺术是人们认识和想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和各种表象、幻象以及各种不同思想之间不断碰撞,努力描绘真实和理想的、实然的和应然的世界图景的过程。文艺工作者就是观察生活、认识世界,并将自己的认识和理想传达给大众,从而在精神上启迪和激励人们去创造美好生活,以推动社会进步。文学艺术对人类最终的贡献就是不断唤起生命的生机、生活的力量和精神的高尚。因此,作为文艺工作者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而这三观的基础就是“德”。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德行,才能使创作出的作品高于生活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才能够弹拨沉睡在我们胸中尚未响起的琴弦,才能够以充沛的能量呵护美善,照亮生命,认识时代、反映现实,才能使所从事的文艺工作走在正确轨道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德艺双馨”决定了创作的认知、思想和作品的高度。从根本上说,文艺就是要认识人、理解人、塑造人,引起同频共振的情感和价值走向。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力量,在于其心灵的宽阔,爱自己的能力,以及爱他人的胸怀,能够在情感上深刻地贴近和进入那些看似与他无关的广大人群。有了这样的认识,文艺工作者就会以宽厚温暖的仁者之心去想象、探索和创造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宣扬正能量的作品。古罗马时期希腊修辞学家朗吉努斯认为,一个好的文学创作者必须具有“伟大的心灵”,艺术所体现的崇高正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而创作作品的人具备“德艺双馨”的品质,艺术作品才会因高尚的情感打动观众,因真情的人性感染观众,作品才能体现出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理想信念等精神感召力。
“德艺双馨”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紧跟时代优秀作品的活力之源。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总有一批文艺工作者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创作出反映中华民族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科学准确地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儿女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创作资源,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民族个性、美学内涵的典型形象。正因为创作者们内在“德艺双馨”的活力,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才能谱写出高质量的精品力作。
“德艺双馨”是文艺工作者成为人民艺术工作者的关键基因。“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容易接通人民情感,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融入人民情感,深入人民之中,既承续传统,又容易接受,有先进的思想与理论,始终会走到时代前沿。经过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到1942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大批文艺工作者走到人民中间去,走向生产一线,接受生活和实践的洗礼,再次激励了具有“德艺双馨”内在追求的文艺工作者们,他们不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还自觉地融入到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洪流中,用自己的优秀作品极大地改变了当时的文艺创作面貌,开启了人民文艺篇章,他们成为新的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很显然,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讲究“德行”,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德艺双馨”的内向要求,追求做到人品与文品的统一,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真切倾听到历史的流向和时代的涛声,切身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奋斗与艰辛、渴望与梦想、欢乐与忧愁,产生为时代和人民而歌的感情冲动,撷取到具有价值意义的生活片段,倾心塑造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生命充盈的典型。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进而“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
“德艺双馨”是文艺工作者投身新时代发展的立身之本。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不仅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发展指明了道路,确定了方向,同时,也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修养境界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为坐标,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文艺工作者的高尚情操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源泉,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内心净化、志向高远,才能让创作具有崇高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彰显信仰之美、理性之美和人格之美的优秀作品,才能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才能真正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作者:武震鑫,中国文联办公厅督查信息处处长,二级巡视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