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网络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流价值对网络文学的重视、赋能与规制,文学创作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至上转型,如何让网络文学向精品化、主流化发展,提升网络作家的文学地位、培育新生力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内短视频平台纷纷联合各地文艺界,相继发起以抗击疫情、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短视频功能和内容由个人化向艺术化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传媒艺术新样态。
互联网上的文艺创作既需要主体自律,又离不开必要的他律。以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来规范网络文艺创作,将有助于网络文艺形成健康的行业生态和制度环境。
虚拟世界的特性决定了游戏产业应该是创造精神产品的集合体。今天年轻的玩家,明天可能是游戏的开发者、设计者、管理者,他们的经历和回忆,他们的收获与遗憾,或许将成就明天游戏的底色。
今后的网络文艺创作有必要摒弃原有创作视角和美学表达的偏颇,在精品化建设、创新能力、对外传播水平等方面多下功夫,以优秀文艺作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形象、传递好中国力量。
在海外传播上,网络文学进入网文出海的3 0时代,经过内容输出、平台搭建的前两阶段,网络文学海外原创内容逐渐增多、领域分工更加细化,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正逐渐实现从内容到模式、从区域到全球、从消遣到价值的转变,并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理由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耳目一新。然而,也没有理由否认另一个事实:众声喧哗的表象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网络文学的社会主义文学发展方向,并不必然诉诸网络文学内容的某种强制规定性,也不是在创作手法上予以某些硬性的束缚条框,而是在网络虚拟空间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文学价值理念。
随着网文品类逐渐细分化,医疗、刑侦、社区工作等相对“小众冷门”的题材持续升温,一批行业写作者投身创作,以亲历者的“第一视角”为网文注入人文关怀与时代温度。
当情绪性打分一次又一次扰乱大众视线,开放的网络评分,有必要确立一套更为聪明的评分算法,以尽可能避免情绪冲垮了理性评价,“控评”盖过了真正的大众声音。
“饭圈女孩”在网络平台中形成了多家粉丝团的分工协作,完成了高效的资金筹集、物质购买和捐赠快递等诸多任务,共同实现了“为偶像打造人设”与“为疫情严重地区做公益”的双重目的,实质上就是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