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粉丝阅读、表达、分享的同步化和一体化,其所带来的互联、互通、互文的“网络文学共同体”,以及由文学互鉴、交流和融合所形成的文化共享空间,正在将中国和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在海外传播的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使者。
微评是网络时代评论实现和大众传媒迅速融和的一种短小凝练的评论文体,它是互联网界面时代网络公共空间互动的产物,因此,微评这一文体的出现和传播与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文化关系密切。
在坚持文化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于生产和传播环节提升文化内容,使其接地气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在监管环节,则要科学、有效地进行产业引导、满足网民需求。
如果一直留意中国网络文艺流变、熟悉其秉性的人,可以结合国内外文化、经济等情势,看清楚这块实实在在的中国新兴文艺在跨国、跨文化的交流、传播、贸易上的崭新增量,它正在成为新时代环境下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亮点。
郭羽、刘波的《网络英雄传之黑客诀》充满时代气息,涉及我国“一带一路”、高铁出口、“天眼”工程、经济腾飞等社会现实,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进取的发展历史,表现了我国公安干警和黑客高手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勇气及高强的本领。
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近日,由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9)》(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网络文艺蓝皮书”的形式出版。
截至12月11日,今年发放网络游戏版号仅为1631个,不仅远低于2017年9368个版号的发放总量,甚至还不及停发版号的2018年前3个月的总量。余额不足1个月的2019年,对于游戏企业们来说,是蜕变前的阵痛,也是市场去芜存菁的必经一步。
近年来,网络文学异军突起,纵横四海,开始与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和韩国电视剧并驾齐驱,跻身于当代世界大众文化的“四大文化奇观”之列。但毋庸讳言,网文出海的可喜态势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缺失与短板。尤其在内容选择、资源优化、人才培养、版权维护等方面明显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因此,面对“出海热”,需要“冷思考”。在网文出海所面临的诸多危机与挑战中,如何借鉴“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经验教训,行之有效地提高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当务之急;充分激活中国语言、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潜在优势,促进网络文学全方位、大纵深的整体性输出也势在必行;此外,如何将线下出版、影视改编、动漫制作、游戏开发与原作推广形成合力,打造综合式跨媒介文化产业品牌,也亟待深入研究和积极作为。总之,当我们看
奇幻小说所改编而成的电影,不仅强化了奇幻电影的类型特征,也进一步丰富了当前电影的类型叙事。虽然这些电影上映后的市场反响和观众评价不尽相同,但其创造出的墓地宝藏、神兽山脉、世外空间等标志性空间,对传统电影中的武侠空间、幻想空间提供了新的叙事资源和叙事策略,为中国电影的空间叙事提供了一种新的特征。
网络文学的个性魅力究竟何在?网络文学又应该如何参与到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中来?本文就中国网络文学与其他世界大众文艺样式有哪些共通性进行阐发,敬请关注。
“‘网英’现象”体现的是网络文学创作的正大气象,它彰显了网络作家的文化自信和书写新时代、塑造新人形象、讴歌新时代英雄的自觉性与使命感,是作家通过网络写作为我们描绘的时代精神图谱,也是在用系列小说为时代画像,为英雄立传,为历史铭心。
就总体来看,良性的网络文艺批评亟待建构。立足于互联网思维对文艺批评加以研究,建构良性的网络文艺批评,才能推进网络文艺的健康发展,创作出“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
储卉娟的《说书人与梦工厂——技术、法律与网络文学生产》以当今最为繁荣的网络文学为案例,从法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试图重新回到十八世纪“知识产权”诞生的语境,与网络时代“知识”诞生的语境,观察网络这一技术因素的改变,让新生的“创造文明”方式与旧有的“保护文明”法律之间产生的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