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当代文艺创作可从中萃取精华,为己所用;网络文艺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兴文艺样式,富有创新基因。二者相融相生,为当代文艺创作注入生机活力,丰富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李玮利用多样媒介组织网络文艺批评,不只在学源和学理的意义上,做“线下”批评,也组建了新媒体团队,打通“网络壁垒”与“次元”隔膜,实现“直接在场”的“在线批评”,以构建更为优化的网络文学批评生态。
网友为何热衷观看压缩饼干式的“说电影”短视频?火爆背后反映出何种社会文化语境和受众心理动因?这类二次创作究竟对原创者和观看者产生哪些影响?
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了网络音乐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多的优秀网络音乐作品,凸显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唱响伟大新时代的美好华章。
网络文学一向以描绘幻想见长,随着信息技术加剧虚拟与现实交融,网络文学也进入更广泛大众的阅读视野,着手构筑反映现实、映照生活的新世界。
新媒体已经逐步渗透过去纸质媒体形成的文学场,把文学创作—评论—接受—评奖—经典化等环节进行结构性的重建。同时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生成了许多新文学场。
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过程中,网络视听文艺将继续唱响时代主旋律,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应该多写一些反映真实生活的精品力作,真正让网络文学来源于人民,最终回归于人民。这些反映真实生活的精品力作,自然而然,也会有IP改编的极大可能性。
新时代新征程,网络作家积极参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努力表现新时代,书写人民史诗,用自己崭新的文学创作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十年的奔跑和攀登中,网络文学坚持守正创新,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淬炼,在翻涌沉浮的文学海洋中拼搏,与互联网的产业化趋势博弈,从新元素成为新常态,从新事物化为新格局,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学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这些获奖的网络短片精彩讲述劳动者、建设者的奋斗故事,展现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的奋进图景,贯通当代与历史,融汇人与自然、人文与科技,是对壮阔时代发展进程的忠实记录与审美呈现,也是对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有机传承与弘扬。
新时代十年来,网络文艺也走上了繁荣发展的快车道:从井喷式增长到精品化建设,从“圈地自萌”的亚文化向主流化、精品化发展,从本土化、民族化发展到频频“出海圈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凭借碎片化、娱乐化、个性化的方式成为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品及营销手段,贡献着流量、消费用户注意力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