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梳理曲艺艺术历史发展脉络、艺术特点及规律,阐释曲艺艺术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理论依据,分析曲艺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功能价值,总结曲艺学科建设历程和成果,明确民族复兴时代曲艺应承担的使命任务,探索曲艺艺术进入学科后的发展路径。
温暖感是新时代剧集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之一,“温暖剧”应运而生,探寻其观念与实践之要义,体现着相关理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性与必要性。“温暖剧”创作将以人民性为本的思想基点与价值观先导的动力原点作为理论底蕴的基础,锚定着创作的逻辑起点;题材选择的垂直性整合与多元化集合之协同,人物塑造的烟火气、传奇感与动态性之共存,情节编织的“接地气”与“讲人话”之相融,作为叙事构思的支点建构着创作的文本框架;在真实感的前提之下,影调设计的明亮感、表演创造的质朴感、剪辑取向的舒适感、音乐铺陈的叙述感作为视听传达的内核,书写着创作的影像呈现。伴随高品质“温暖剧”的持续涌现,与之契合的学术争鸣也将走向繁荣,并反推创作的再发展。
柳青与《创业史》的现实主义成就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论,近两年传记话剧与电影《柳青》接连被搬上舞台、银幕,叙事脉络间讲述柳青创作《创业史》的艰辛历程,其现实主义路径和风貌与《创业史》之间形成了交相辉映的互文本世界,值得关注研究。
漫画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兼奢侈品,也是我们提神醒脑的清凉油。郑辛遥漫画《智慧快餐》以直击世道人心的选题、抵达纯粹漫画的运思、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30年来成为上海文化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和上海市民喜欢的一出都市轻喜剧,而其深层则是上海人以幽默的方式对现代人的智慧而深刻的反思。高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也迫切需要幽默的润滑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日益丰富广阔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的健康进步与发展。繁荣漫画,我们要努力为讽刺艺术的创作、生长创造必需的良好、宽容的文化生态环境,并为优秀漫画提供经常性的发表平台。
作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达•芬奇身上的“西方性”固然毋庸置疑;然而长期以来,这一“西方化”形象的流行,却有意无意地导致他身上同样重要的“东方性”和“世界性”因素遭到遮蔽,致使达•芬奇之所以伟大的真实原因,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彰显。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494年西葡两国制定瓜分全球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是影响早期现代世界史、重塑东西方历史命运至深至巨的三个重大时刻。与这一时代同框的达•芬奇,置身于这样的历史语境,会对于他的时代作出怎样的回应?作为地图圣手的达•芬奇,他是否意识到他所在世界的整体性?又是如何认识这样的整体性的?他画过这样的世界地图吗?在他的心目中,“中国”位于怎样的空间位置?对于构筑这个世界的整体性,他又有过哪些匪夷所思的规划、想象和贡献?本文是笔者关于“达•芬奇与东方”系列研究的第一篇。
孙晓霞的《西方艺术学科史:从古希腊到18世纪》以新的学科立场和理论视角,梳理了从柏拉图的“技艺”直至巴托和康德“美的艺术”的概念演变史,论述了艺术的知识生产从其前科学阶段,发展到艺术科学,再到艺术学科产生的全部历史过程。西方艺术学科史对中国艺术学科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一并构成了中国艺术学科史的一个历史部分。全书史料详实充分,论证逻辑明晰,在理论基础上较已有研究尤显先进,对新时代的艺术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的建构作用。
程代熙先生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文化事业,革命熔炉的锻炼和革命理论、革命文学的熏陶,促使他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文艺观,并为译介、宣传、捍卫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文艺观辛勤笔耕,贡献卓著。程先生晚年正值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期,他因劳累过度而患上绝症,后抱病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本文通过对笔者同程先生接触的经历及来往书简的叙述,彰显出程先生集马克思主义学者与共产主义战士于一身的光辉本色。
仙话是基于人们相当长时期内相当程度共识的、关于仙的故事的总和。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是世界的、民族的,更是现实世界中群体的和生活中每个活生生的个体的。对学者型作家严优而言,仙话更是提供克服一切障碍、超越自我的可能性。因此,出于传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自觉与担当,严优的新著《诸仙纪》没有满足于有角色、有情节、有共识的关于神仙林林总总、源远流长的故事的重现。在强调仙话是生命观的投射,是对人突破自身局限性的一种朴素而奇妙的想象的同时,该书赋予了古旧仙话以当下性和启蒙性,成为关于神仙故事的故事,开启了对于仙话、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类的一种新的观照。
构建元宇宙背景下的文学艺术理论,及时对元宇宙文艺作出批评,是文艺理论评论界的工作操守和岗位职责,它同样涉及到我们在元宇宙中的话语权、标准制定和关键所在——人类的普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