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植根于民间、绽放于民间,在数千年中华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无尽的精神滋养。人民大众创造了故事艺术,故事艺术也选择了人民大众,随着人民推动历史发展进步而发展演变。今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实践如火如荼,故事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发展中深沉积淀、在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在人民渴求中获得崭新活力。
(图片选自《中国奇谭》)
故事艺术的历史源流
只有解决故事艺术从哪里来的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未来故事艺术到哪里去的问题。由于语言、文字出现时间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口口相传在历史烟云中难以留下不灭的痕迹,“可溯之源很长、可证之史很短”让故事艺术的历史源流看起来扑朔迷离。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用今天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去探寻故事艺术的蛛丝马迹。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因此,可这样理解,故事也是一种人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意识。换句话说,故事艺术与人类文明产生相伴而生,与人民大众驱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相伴而生。不论书史文传、诗词歌赋、笑话俗赋、笔记小说,还是俗讲、变文、讲经、缘起、话本、词文、杂赋、小说、讲史、唱赚、诸宫调、鼓子词;无论是各国之间民间故事同源同境,还是中国各民族之间故事独特性和相互影响,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历史悠久的故事,在内容与形式、书面与口头、原生与再生、时间与空间各种交融、演进、生成下,早已与我们融在一起,永远不会消亡,并随着文明的塑造而更加绽放光彩。
历史方位对故事艺术的影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作为扎根生活沃土,从人民大众绽放的故事艺术更是与时代辉光相映,为时代传神写照。内容、形式、载体、功能、价值、创作者、接受者,故事艺术的任何元素都不可能脱离它身处的时代,也不能离开彼时的历史方位。
历史有分有合,有勃兴有忽亡,有战争有和平,有进步有倒退,有着各种历史的必然和偶然交错在一起。故事艺术如同一叶方舟,随着历史浪潮上下浮动,逐浪而行。原始社会,由于语言的托举,故事的出现更多地与知识、习俗、巫术关联。步入奴隶制社会,阶级出现了,有了专供统治阶级享乐的艺术和职业群体,优孟衣冠、寓言的警世规劝应运而生。道教在我国两汉时期发展起来,直至唐宋繁盛,与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又与佛教传入中国后实现了本土化的过程异曲同工,俗讲、讲经、变文等诸多形式同样映射了故事艺术的流变。这门艺术实实在在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当宋元市民社会逐渐成熟,在勾栏酒肆茶社,走江湖卖艺的说书艺人将铁骑、公案、侠义题材故事惟妙惟肖地说与市民们听的时候,这一深入到百姓中间的故事艺术,为此后文人搜集整理加工创作的小说、剧本提供了无数鲜活的素材。古典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概莫能外。人们一定还记得,本以为随着广播的式微,评书艺术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互联网以及视听软件兴起,让评书艺术展现了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和超强的生命力。只要人类语言功能还在,人民生活酸甜苦辣犹存,故事艺术依然在那里,不论它以什么样的形式或者面貌出现。
故事艺术经历了民间智慧的洗礼,由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打磨创造,将封存于人民大众内心浩然的气、永恒的情、隽永的美用文化基因的方式打开并温暖地传递着,经沧桑的岁月沉淀而历久弥新,造就了人们喜爱的艺术经典。这是一个历史必然,也是文艺创作的逻辑必然。这告诉我们,正确把握历史方位,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既要握好时代的放大镜,洞察人间百态,又要把稳历史的望远镜,洞穿昨天、今天和明天,将历史主动和文化自觉融入艺术生命中,汲取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力量,借助时代大潮奔涌前进的力量,故事艺术一定能够永葆青春活力、风光无量。
新时代新征程故事艺术的发展趋势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也规定了故事艺术的发展趋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上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持续推进,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让故事艺术置入其中。如何站在这样的历史方位,眺望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
新时代新征程,文化自信摆在了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这一无以复加的高度上。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事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在反映社会生活、丰富群众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终归需要物质的托衬,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离不开物质的承载。考量故事艺术,不能单纯地从民间文学属性出发,将之停留在文本上或者纸面上,而应把视野放得更宽广深远。一切用语言、表演、传播载体将其立起来传播出去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称为故事艺术,或者确切地说是讲故事的艺术。昨天的故事艺术还讲求有板有眼、直工直令,今天的故事艺术更应放在功能的传承、内容的传承上,这是时代的需要,而不是形式上的外在束缚。故事艺术不应排斥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和介入,让实践检验故事艺术的创新,让人民最终评判故事艺术的审美,纵使故事艺术看起来不再那么像“故事艺术”,只要在功能上启智润心,在内容上说事明理,我们都应该给予热烈地鼓掌。
新时代新征程上充满了光荣与梦想,为故事艺术向前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昨天的故事艺术擅长讲古,今天的故事艺术更应聚焦现实主义题材,用艺术的脉动触碰时代的脉搏,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找到切入点,用工笔画描绘人们心灵世界,用大写意畅谈社会人生百态,用长镜头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唯有如此,新故事、新传说、新史诗等书写时代风貌的优秀文艺才能不断涌现。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沁润的故事艺术,代表着民族民间文艺传统,确立着鲜明中国气派,以高度民族文化辨识度的气质,在民间文化交流、介绍当代中国方面独树一帜。昨天的故事艺术还比较在意给我们自己听,今天的故事艺术,更应该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重要目标,积极探索任何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艺术语汇、审美表达,讲求真实的、朴实的内容,灌注共通的、共同的情感,以小切口弘扬大主题,讲清楚国际社会需要了解的中国人民的心灵世界和生活变迁,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增强各国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价值基础和情感需要。
文明似海,文艺如灯。文艺理应成为在浩瀚中华文明之海中发光发亮的灯火。故事艺术在文化创造力竞相奔涌、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奇迹的时代,必能担负起艺术的神圣使命,必将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作者:张鑫,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政策研究处处长、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