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艺术助推美好生活(彭锋)

2022-02-2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彭锋 收藏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

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中国评协代表团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包恩泽摄)

艺术助推美好生活

彭锋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各国人民的处境和命运千差万别,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改变命运的不屈奋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笔者对新时代艺术的特征和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石涛曰:“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艺。这个明白的道理,却很容易为形而上学思维所蒙蔽。形而上学思维倾向于将艺术视为孤立的、静止的现象,主张艺术具有超越时代的、一成不变的本质。但是,如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不难理解的。而且,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艺术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文艺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方面发挥的作用,很有可能远远大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

如果说脱贫攻坚战解决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问题,也就是温饱问题,那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问题,也就是中国梦问题。文艺之所以能够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因为文艺创造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形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严格说来,只有在人民群众生存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文艺才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古人云: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脱贫攻坚战,解决的是饱、暖、安的问题;美好生活的追求,要解决的是美、丽、乐的问题。文艺很难解决饱、暖、安的问题,但却可以解决美、丽、乐的问题。

也只有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角度来说,才能很好地兼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孤立地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有些矛盾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调的是自身的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的是他人的发展。不过,这里的矛盾只是建立在有限生存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是建立在饱、暖、安的层次上。一旦解决了有限生存的问题,进入无限发展的领域,也就是说在美、丽、乐的层次上,自身利益与他人发展就可以兼顾起来。美、丽、乐是无限的愿望,饱、暖、安是有限的需要。饱了不能更饱,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消失,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需要是有限的。但美了可以更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激发出更为强烈的愿望,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愿望是无限的。

对无限的愿望的追求不会造成人我之间的冲突,因为像美、丽、乐之类的愿望的对象是普遍的、可以分享的。正如蔡元培所说的那样,“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马牛,人之所利用者,而戴嵩所画之牛,韩干所画之马,决无对之而作服乘之想者。狮虎,人之所畏也,而卢沟桥之石狮,神虎桥之石虎,决无对之而生搏噬之恐者。植物之花,所以成实也,而吾人赏花,决非作果实可食之想。善歌之鸟,恒非食品。灿烂之蛇,多含毒液。而以审美之观念对之,其价值自若”。正因为美是普遍的,它不仅不会因为分享而减损,相反会因为分享而增强。正如孟子所言: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正因为如此,对于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客观标准的美,人们却容易达成共识,尤其是在跨文化交往的时候,更是如此。人类在美上最容易形成共鸣,作为美的结晶的文艺有助于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从解决温饱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会相应地发展。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让人类生产力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经济基础的保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冷战思维,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今天的生产力达到的高度,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有限的生存需要。极端贫困不是生产力的问题,而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导致的分配不公的问题。落后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方面导致极端的贫困,另一方面导致极大的浪费。只有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才能适应当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出于上述认识,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坚定不移地回到“人民”和“美好”的主题上来。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在以欧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之后,文艺完全回避了“人民”和“美好”这两个主题。资本主义根深蒂固的艺术品“拜物教”,在利益和畸趣的驱使下,不可避免地让文艺走上猎奇和庸俗之路。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需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人民”和“美好”,让文艺回到正道。体现守正创新的文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需要,也是世界人民的需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总第76期)

责任编辑:易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三)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目录

  当代艺术的中国转向(彭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