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的创生——抗疫主题音乐印象与地缘美学密码(王一川)

2020-12-1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王一川 收藏

音乐的力量

——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9月 29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音乐 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暨优秀抗疫公益歌曲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在京 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 新安,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宏出 席会议。会议由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天文主持。座谈会上,叶小钢、舒 楠、谭旋、王晓岭、李诗原、景作人、王一川、向云驹、康伟、徐粤春、韩新安等词曲作 家、专家学者,围绕“主题音乐创作在服务抗疫大局中的优势与贡献”“抗疫主题音乐 的功能作用及其美学特质”“灾难情景下音乐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抗疫 题材音乐创作的精神承载、人文关怀与理性力量”“抗疫题材音乐如何更好把握艺术 表现、打动人心”“抗疫主题音乐如何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全媒体时代主题音 乐传播的经验和启示”等议题,交流分享了对这次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的体会与思考。 本刊从音乐创作、评论、传播及行业管理角度摘发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的创生

——抗疫主题音乐印象与地缘美学密码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给全体国民乃至世界各国居民的生命安全都造成重大影响的非常态大事件面前,作为若干艺术门类之一的音乐能做什么?原本只是驰骋于人们的听觉引导的想象和虚构世界的音乐艺术,真的能够给予正在抵御来自物质世界的巨大灾害的亿万民众以有力的“声援”吗?回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威胁千家万户生命安全之时,包括武汉市民在内的全体国民按照防疫规定而身处隔离或半隔离状态之时,中国音乐人,无论是职业的还是非职业的,纷纷主动站出来,接连地和持续地用他们擅长的声音艺术,或洪亮、或嘶哑、或激情、或撕裂、或低沉,唱响、演奏出抗疫情境下亿万人民所急需和喜爱的特殊生命旋律。从那时以来至今,中国音乐界在非常态抗疫背景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鉴赏、共娱、自娱等热潮,在国民共同参与的惊心动魄的抗疫活动中产生了激励人心的作用。

  今年抗疫主题音乐创作活动给我留下几点印象。首先,职业音乐创作者和非职业音乐创作者各尽其才地掀起了抗疫主题音乐创作热潮。据专家意见,各音乐创作者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已创作出抗疫主题歌曲超过两万首[1]。其中就有抗疫主题歌曲《坚信爱会赢》《你有多美》《大爱无边》《大爱苍生》《樱花满天红》等,它们迅即汇聚为一股股具有抚慰疫情创伤、传递奋进力量等作用的暖流。“英雄礼赞”交响音乐会为观众奉献了《破晓》《生命的歌》《心中的湖北》等抗疫交响乐作品,让听众从中感受到生命中的挫折、痛苦以及奋勇拯救气概。歌曲《武汉伢》更是以其释放泥土气息、通俗易唱、感人肺腑而受到普通听众欢迎。这些主题音乐创作都主动配合亿万人民参与的抗疫斗争,展现出音乐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及其真诚的知行合一精神。

  其次,音乐界和文化艺术产业界联手开创线上音乐社交平台。从音乐作品呈现媒介和社交平台来看,有云演唱、云合唱、云录制等线上音乐传播新方式及时深入听众心灵。在中国文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电影局等多方支持协调下,全国相关音乐艺术院团、企业、平台等纷纷举办线上音乐演出。湖南卫视音乐节目《歌手》在疫情打乱节目录制和演播的正常程序下,探索和创造出台网联动新方式,通过网络与分布多地的歌手连线录制,由500位大众评审定点在线观看演唱并即时投票,成就了电视音乐节目的“云录制”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歌手加入“云竞演”,评委进行“云评审”,观众则在家中实现“云观看”,从而形成“云在场体验”,切实为观众营造出新型音乐审美体验。湖北籍歌手录制的战“疫”主题原创歌曲《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可以及时唤起人们的湖北生活体验:“黄昏的天空很美/斜阳下的光亮映在白墙。// 竟然就这样流泪 / 微笑僵在脸上 / 回忆散落”。这些曲调先是如泣如诉地再现抗疫期间湖北和全国观众共通的焦虑及沉痛感,进而带给人们以“不要再怀疑 / 或许 / 留下遗憾 / 也算经历了潮起潮落 / 惊喜会在裂缝中结果”的激励和劝慰,最后发出“只为了更好遇见 / 才赠予了距离和时间 / 那一天值得等待 / 那一眼满载星海”的激情呼唤。这样的抒情过程就幻化出一个巨大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荣辱与共、命运攸关、生死相依的共同情感场,产生出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1期(总第62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1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网·音乐战疫专题

  王一川:超疏离态听觉审美场的构建

  《在一起》:开创时代报告剧的新类型(王一川)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