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正文

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 “西湖论坛” 开幕式在杭州举行

2019-09-24 阅读: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作者:中国美术报网 收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对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团结凝聚,提升青年文艺评论家的话语能力和引导力, 9月20日,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活动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等单位领导,青年文艺评论家、理论研究者、相关行业从业者、新文艺群体代表以及媒体记者近百人出席活动。

开幕式现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张均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主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讲话

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张均林讲话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主持开幕式

  仲呈祥强调,文艺评论工作的关键即学习、领悟、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文艺工作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双百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陈出新。对于文艺评论者而言,文艺评论的标准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将文艺评论的标准表述为四个方面: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并且反复强调文艺作品的标准是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且旗帜鲜明的指出文艺界、社科界的任务即“培根铸魂”。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把握好批评的方向盘,做到分析美、欣赏美、鉴赏美,也更好地凝聚力量、发挥作用。张均林在致辞中谈道,今年的“西湖论坛”已经成为涵盖舞台艺术、视听艺术、网络文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几大门类的大型、综合性高端学术论坛,是一个凝聚全国各个艺术门类中有情怀、有担当、有视野、有高度、有朝气的专业研究者和评论者的重要平台。论坛视野开阔,话题前沿,既有文化精神层面的研究,也有技术、形式层面的剖析,更有传播、接受乃至公共文化治理层面的思考,充分体现了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对当下文艺的深度关照与多维度的探究,更点拔了他们探索、发展、确立中国表达、中国精神的担当。文艺评论是发现的事业,在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中,用自己的标准和理想去发现有可能出现的大师及大师级作品是文艺评论家存在的最重要价值和贡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向学术嘉宾颁发证书

与会嘉宾合影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致敬70年: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论坛在前几届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升级和创新,将造型艺术作为主论坛,并首次将造型艺术、视听艺术、舞台艺术和网络文艺等不同艺术门类的青年学者组织起来,就同一问题展开集中研讨,希望这种跨学科、跨门类的研讨方式能够碰撞出更加精彩的思想火花。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冠超,中国影协理论研究处处长宋展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颜全毅,中国艺术研究院马文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副研究员、“青年文艺论坛”召集人孙佳山,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美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家委员会委员白锐作为本届主题论坛的研讨嘉宾,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主持。

“致敬70年: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主题论坛现场

  在主题论坛的研讨中,于冠超通过对建国初期、上世纪80年代以及新时期等几个不同时间国家形象的概括,提出如何塑造国家主题形象的思考。宋展翎对1949年以后:1949—1966年,中国电影简单而热情的初创阶段;文革之后即上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前期,几代导演同台竞技,中国电影的发展和问题并存的重要时期;2003年后,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市场化道路,进入新时期的这样三个不同阶段的电影发展做出概括,提出新时期中国电影可以依托现代化技术,但是,中国电影所秉承的民族性的审美品格才是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颜全毅做了“中国戏曲青年评论者的自觉性成长与状况”的主题发言,他立足于戏曲行业的自身属性,介绍了该行业近年来青年从业者以及青年戏曲人才快速成长的新的生态环境。孙佳山以“青年文化以及青年亚文化的时代变迁”等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对青年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特性以及与时代的关系做出概括,并提出青年形象如何参与国家形象构建的思考。白锐以“书写青春,当代青年书法创作的‘三个面向’”为题介绍了书法如何作为抽象艺术,以文字本体参与到塑造国家的形象,并提出三个关键词——根植传统、多样融合、借古开今,分别代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三个不同阶段的青年书法创作状态,以此来梳理青年书法创作的发展脉络。

  为增强论坛的学术性,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先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路侃先生、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先生、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罗怀臻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先生、《中国美术报》主编王平先生、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志忠先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先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樊波先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盘剑先生担任学术嘉宾。论坛最后将延续上届“对青年文艺批评的批评”的名家论坛,旨在通过学术嘉宾的研讨能对今后青年文艺评论家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造型艺术与新时代中国形象”主论坛现场

  9月20日下午,主论坛以“造型艺术与新时代中国形象” 为主题,由王平主持,郑工、樊波、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张甘霖、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昌菊、浙江传媒大学教师祖宇、《书法》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杨勇作为嘉宾参与研讨。

  李昌菊谈道,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已经开始对国家形象进行塑造,她在报告中以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三个阶段中国家形象的产生、国家形象与造型美术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理论的阐述,概括了不同阶段国家形象的特征以及在美术创作中手法、视角的改变,为新时期中国形象的构建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视角。杨勇则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在大量展事、论文发表数据的基础上,关注书法,尤其关注80后书法的创作和理论动态,并指出这一群体的优势和不足。其中,优势如专业的教育背景;不足如文化修养的普遍缺失、理论研究的薄弱等,这些思考对于当下的书法从业者都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张甘霖着眼于瓷器这一领域,以新中国成立之初,瓷器生产一片盛景;改革开放初期,派别兴起以及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改良成风;20世纪90年代,陶瓷个体作坊大量出现导致景德镇优秀品质逐渐跌下神坛;21世纪,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开始对传统技艺再重视,陶瓷从业者对传统元素再接纳,出现多元并存的景观这样几个阶段对国内陶瓷生产的情况进行了概括,同时,他也用“沙漠之地”对当前国际对中国当代陶瓷的认知做了说明,所以,他总结道,陶瓷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之一,在文化输出方面还亟待加强。祖宇从设计的中西方视角对“造型艺术与新时代中国形象”进行回应,并提出三个问题的思考:第一,我要成为什么样的文艺工作者?第二,我所从事的工作能为这个时代做什么?第三,如何描述新中国形象,并且探索更多的可能?郑工、樊波、王平对四位青年文艺评论者的论述做出再度的延伸,比如,新时代艺术瓷的产生导致观赏与实用分离的情况下,瓷器如何构建中国形象,留下新中国的印记?新时代中国形象与书法字体存在何种关联?等等。

  据悉,“西湖论坛”是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下,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共同创办的,2015年-2018年已成功举办四届,广受社会好评。

“媒介融合迭代与文艺评论新样态”圆桌论坛现场

“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与现实主义精神”圆桌论坛现场

  本届论坛以“致敬70年: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为主题,除主题论坛、“造型艺术与新时代中国形象”主论坛外,还同时举办了“媒介融合迭代与文艺评论新样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与现实主义精神”“人工智能与艺术未来”“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现实精神”“‘融’语境下的文艺发展新生态”五个圆桌论坛,以及“对青年文艺批评的批评”名家论坛,进行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

 

  延伸阅读:

  “西湖论坛”征召全国“游侠”论剑,你来吗?

  高校“青椒”们,“西湖论坛”12个参会名额,等你来呦!

  第四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宁波峰会综述

  第四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 “西湖论坛”宁波峰会开幕

  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开幕,倡议书引领网络文艺评论共识

  第二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举行

  “西湖论坛”打造青年文艺评论家话语平台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