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弘扬真正的批评精神(周思明)

2018-01-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周思明 收藏

  今天,我们讨论文学批评,其实是一次对于文学批评的集体反思,是对文学批评的批评。近年来,出现了一对悖论:人们把文学出现的乱象归咎于批评的不尽责,把文学批评搞成了文学表扬;但如果有批评者真的批评起来,马上便有鸡肠小肚者跳起来,将一盆盆冷水脏水泼向批评者,扣上“酷评”“棍子”“帽子”之类的罪名。现在似乎都觉得创作者是无罪的,有功的,是为文学做贡献的;而批评者是带着原罪的,该受罚的,是依附于作家的寄生者,搞批评的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就像鲁迅笔下的赵庄人看阿Q,横竖不顺眼,觉得他不配姓赵,没有在此生存的权利。

  反过来说,文学批评本身问题也很多。太多的评论家都学乖了,都愿意当“好好先生”,只栽花不种刺,就是觉得得罪人的事情不好做,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招人怨恨不说,还可能失去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利益和机会。这就形成一个怪圈——人人都知道文学有问题,作家作品有毛病,但大家都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把问题和毛病当优点、亮点说。比如,当代小说的暴力血腥、淫秽肮脏、价值观扭曲、道德底线跌破等等问题,很多评论家不仅视而不见,反而飚捧狂吹,把它们当成人性书写深刻、思想个性解放,来派发理论评论的通行证和奖状、奖杯。一些评论者以和名作家套磁、合影、交友为荣,尤其是在他们籍籍无名的时期,不惜肉麻地吹捧名作家或有头衔的文学组织领导,然后从他们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好处,达到他们羞于启齿、不可告人的目的。

鲁迅画像

鲁迅

  回顾上世纪20、30年代文坛,评论家和作家之间可以无所顾忌地激烈争论,批评起来毫不讲情面,鲁迅可以指斥对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的对立面也可以骂他是“封建余孽”,论战双方可以杀得昏天黑地烽烟四起,这才有了中国现代文学天空的星光灿烂。在当代欧美,作家们敢于大声呼吁,希望评论家不留情面地批评他们,甚至否定他们,而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他们之间除了纯正的学术关系以外,没有任何其它关系。而欧美的书评家发出的声音非常具有权威性,他们可以左右一本书的市场销路。在这样的批评环境下,文学艺术才可能出精品力作。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所以,有勇气的文学批评家独立自由的批评精神,应该大力提倡。应该指出的是,在当下文坛,真正意义上的批评精神仍然十分稀缺。尤其是那种直指当代文坛弊端,以说破皇帝新衣的勇气和回归文学常识的理性发出的独特而本真的批评,让世人看到那些披着大师、大家、名家外衣的作家,却原来在很低的层面就没有过关,更遑论达到“最好的”“首屈一指”的文学成就,这本身就是一出出“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人间喜剧。所以,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批评是珍贵的,也是一个潜藏着巨大机会的领域,值得我们更多的评论家重视和开垦,也一定不会空手而归。

 

作者:周思明,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叶青:当代美术评论要重塑批评精神

      周思明评央视文化节目《朗读者》:让文学与人生进行一场围炉夜话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