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题材影视创作唯有兵味十足,才能够塑造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形象,以令人信服、触动灵魂的军旅故事,以忠诚无畏的价值观坚守释放长久的力量。
数字化、信息化搭建的媒介平台让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国家的群体有了互动交流、“云”见面的可能,使得数字时代文艺产品的传播路径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些变化尤其体现在受众粉丝化、粉丝评论参与传播等方面。
把目光投向世界,瞰世界变局,写沧桑大道,发中国声音,是文化自信的真实体现。
近年来,一批展现青年干部下乡、驻村,主动参与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不乏较多彰显当代青年良好精神风貌的精品佳作。
《张桂梅》是对大爱的礼赞,以无数感人的故事,揭示出一个跨越65年不平凡岁月走来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如何锻造的。
石钟山的小说创作,包括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某些方面改写了中国的军人形象,军人形象更真实,更有生活质感,因此也更可信。
长篇小说《向南方》所表现的正是中国年轻一代努力通过劳动致富完成自我实现的社会现实,其实质乃是现代化焦虑在人们内心的具体折射。
他几经修造,在今天谨慎、缓慢地驶出港湾,既恰逢其时,也姿态优雅恰到好处。
电影《隐入尘烟》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代言,为逐渐遁去的农耕文明悲悯,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诉说。它让人们从中看到弱者活过痛过爱过的痕迹,领悟到受难者精神的光芒。
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只有把镜头对准市井烟火、平凡人生,寻找街坊里巷、田间地头的好故事,发现安静角落里的闪光点,体悟寻常百姓的苦与乐,才能在作品中满怀赤诚地为千千万万普通人鼓与呼,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让观众收获意味隽永的感动。
《农民院士》是一部为健在的院士立传的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有精神高度、有文化文涵、有艺术价值的用心用功之作,值得称道和推荐。
围绕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的主题“回顾与瞻望:中国网络文艺这十年”,郝向宏、欧阳友权、夏烈、付李琢、胡建礼、蒋胜男、月关、岳淼、谷雨等专家代表进行了主旨发言。
与会代表对网络文艺这十年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关切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深化了共识,对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出佳作、出人才寄予厚望。
7月14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协办的“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启动。
7月14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协办的“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