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日前完成。这是一次穿越时空而凝聚成的艺术结晶,在诉说着千年汩汩流淌的大运河故事里,艺术家们攫取了数十朵最流光溢彩的耀眼浪花呈现给当下,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开凿的大运河,曾经是承载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动脉,是历史盛衰的见证者。
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5月13日开展,将持续至8月11日。
100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手握画笔、刻刀的美术青年,以赤子之心,将个人梦想、艺术理想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绘就青春画卷,掀起、引领一波又一波美术变革的浪潮,展现出青春与文艺所独具的先锋力量。
我们继续传承中国古代园林规划尊重自然山水、将人工环境有机融入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之中的优良传统,坚持低造价、低影响、添彩不添乱,让北京延庆优美的山水风光去感动人的心灵。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生态科学、绿色建筑新标准、智慧园区管理、大流量交通组织和人性化设计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时代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高标准的建设榜样。
40多幅难得一见的名家水墨,昨天在上海中国画院揭幕的“火红的年代——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艺术特展”上惊艳亮相。这些创作于半个多世纪之前,表现当时生活的作品非但不过时,反而依然鲜活,触动人心,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恒久魅力。
洪和文的花鸟画运笔灵活,不同的题材对应不同的笔法。他画花、鸟、树、石以细笔勾勒,笔墨简练、层次分明,使画面有了岁月的质感。同时,在转折处以粗笔勾斫,时而酣畅,时而朴拙,加上中锋与偏锋并用,使树枝的肌理,禽鸟的生动,花的柔美,皆有了诗般意趣。
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青春万岁——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展》梳理了中国艺术中青春的处境和面貌,让大家看到青年精神的薪火相传,从而激励现在的年青一代不负青春,努力奋斗。
陈培伦在长期的山水画探索、研究与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继承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深入生活、师法自然,才能不断创新笔墨,画出更新、更美、更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今年是捷克艺术家慕夏逝世八十周年,“阿尔丰斯·慕夏经典作品回顾展”正在上海明珠美术馆进行,230余件展品呈现了完整而丰富的慕夏艺术与人生。
习近平主席飞赴欧洲,引领中国同意大利、摩纳哥、法国关系迈上新的征程,本文我们简要梳理近年来中国与意大利、摩纳哥、法国的美术交流展览,用艺术的脚步丈量中国与欧洲三国的友谊之路。
一个沉酣在艺术胜境中的人,他的文人情怀和第一流的心性是可敬可佩的,然而一旦他的艺术作品转化为商品,在流通和交易中带来巨额利润和赫奕声名,也极有可能变得贪婪霸道。董其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想使美术学术著作走向大众发挥美育的效能,自然要重视作品,同时也不该忘记“风格即人”,倘若在文学与史学的跨界中考虑写作方式,包兄之《张大千艺术圈》,适足以提供“立在民中”的有益启示。
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召开,美术界代表积极参政议政,提交议案、提案,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建言献策。《美术家通讯》特别收集了他们的提案或媒体采访,归纳辑录“两会声音”,以飨读者。
纪念碑浮雕,清晰展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艰辛历程,折射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对广大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奋斗历史,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是增强“四个自信”、激发民族精神最直观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