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文艺群体开展工作,不能“‘云’深不知处”,不能似是而非、挂一漏万,而是必须认得准、看得透、拎得清、抓得住。
新时代的文艺批评家除了要有剜烂苹果的决心,还要有能甄别赞美与吹捧之界限的能力,只有正确把握了文艺评论的规律,才能做到真实客观、言之有据,杜绝吹捧、褒贬甄别,才能产出更多引导创作、提升审美、引领风尚的优秀文艺评论。
进入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已经明确,有心者、有志者、有为者当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留下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创新之作。
沿海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长三角一体化,以及长江文化、江南文化和运河文化等一系列规划与理念的提出对塑造这一带的农村以及它们在乡村振兴上的意义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也是我们在传统乡土文学多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具有地域特点而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乡土文学的立足点。
“重庆倡议”呼吁整合巴蜀文化资料,促进川渝文化兴盛大,共攀文艺高峰,最终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共建巴蜀文旅走廊。
对于民营戏剧所面临的挑战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他也做出了中肯的评议;对于民营剧团的发展进路,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评论还是应注重强调审美精神,文艺作品重在让人审美向善,给人所需要的精神感召力量,艺术创作内涵的审美精神才是立世之本,穿越外在形式点破内蕴美才是评论高手。
今天的中国虽早已进入和平时代,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仍旧带给我们持久的感动,其对革命初心与本心的表现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感动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