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理论探索>正文

文学理论的价值性难题解决方案(贾珊红)

2023-07-1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贾珊红 收藏

【内容摘要】 马克思•韦伯的“价值无涉”强调学术研究的客观性与自律性,体现了在事实之真基础上对人性之真的启蒙性追求,启发文学理论在研究过程中避免外在价值评判对客观事实的扭曲与遮蔽,保持研究的科学性。同时,“价值有涉”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必然导向,一方面,文学理论对文学对象的特性分析本身就包含着价值评价;另一方面,理论前瞻与实践引导的学科目标也使文学理论需要采用价值性视角。因此,“价值有涉”与“价值无涉”是文学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双方都无法独自满足文学理论的发展诉求,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成为文学理论的价值性难题,我国文学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体现出对多元价值标准介入的忧虑。对此,“文学是人学”的观点启发文学理论以复归本真人性为尺度,规约多元价值标准对文学发展的评价,推动人性超越异化,在文学审美中实现升华,达成个人性与人民性的融合,最终实现价值性与科学性的平衡,为文学理论的价值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 键 词】 文学理论 人学 价值性 科学性

20世纪初,马克思•韦伯提出“价值无涉”的观点,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当超越个体的价值观念,只对事实进行描述,从而保持研究的客观性。这一观点对我国新时期以来的人文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理论界在反思“文革”以来过多的价值介入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文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形成了对文学理论学科特性的元理论思考。对于文学理论的发展而言,“价值无涉”意味着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避免外在价值评判对客观事实的扭曲与遮蔽,实现对文学现象客观自主的阐释,体现了学科发展上的科学性追求。而“价值有涉”则意味着文学理论在事实性结论的基础上保持价值介入,从而对文学实践作出适当的评估与引导,体现了学科应用上的价值性诉求。可见,“价值无涉”与“价值有涉”是文学理论作为知识形态与价值话语的一体两面,二者都具有合理性,全然的“价值无涉”将忽视文学理论的实践关怀,而过度的“价值有涉”又会损害文学理论的自律性规范,因此,“价值无涉”与“价值有涉”都无法独自满足文学理论发展的全部诉求,如何在“无涉”与“有涉”之间保持平衡成为文学理论的价值性难题。

面对文学理论的价值性难题,寻找到“价值无涉”与“价值有涉”共同的理论诉求成为了破题的关键。为此,本文重新思考“价值无涉”这一观点的最初提出,分析这一观点的深层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文学理论“价值无涉”与“价值有涉”的内在意蕴,进一步思考新时期我国文学理论面临的诸多挑战,探索文学理论科学性与价值性失衡的症结所在,从而探求文学理论价值性难题的解决方案。

一、“价值无涉”:人性之真的启蒙式追求

韦伯“价值无涉”的观点源于对社会科学学科性与方法论的时代性回答。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的思维方式与学术研究方法带来了全面变革,针对社会科学的学科性与方法论也引发了争论,社会科学研究应走向实证分析还是经验理解?价值在社会科学中又具有怎样的地位?“价值无涉”作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体现了韦伯对学术之真的追寻。

*本文系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贾珊红 单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6期(总第93期)

责任编辑:韩宵宵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书讯| 《中国文艺评论精选集》/《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 编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度重点选题参考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6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