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试论近期现实题材影视作品的细节真实

2021-08-11 阅读: 来源:“文艺论坛杂志社”微信公号 作者:何美 收藏

  艺术创作存在真实性与假定性的辩证关系。但细节始终是作品的标识和戏眼,也是精彩故事的重要基石。当前影视文艺创作面临市场、资本与技术等新机遇新挑战,不时出现失真失实和粗制滥造的问题,存在不少“穿帮”镜头,缺乏细节匠心,亟待强化细节真实。而《觉醒年代》《山海情》《装台》《沉默的真相》《隐蔽的角落》《鸡毛飞上天》《我和我的家乡》《中国机长》《我不是药神》和《大江大河》系列等近期一批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饱含生动细节、典型人物,获得较好社会效益,启发创作界与学界更加自觉把握细节真实,创研现实主义精品力作,助力当代中国文艺高峰的生成。

  一、细节助力创作,匠心打磨作品

  “细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这是《辞海》对“细节”的解释 。细节能够加强影像叙事密度,塑造典型人物,丰富作品真实内涵,提升精神文化品质。影视细节包括几类:一是场景细节,包括服装、化妆、道具、地理环境等,物象细节就属于此类;二是动作表情与情节方面的细节;三是语言细节,包括对白、独白与书面语言等;此外还有音响细节和心理细节等。

  在影视作品拍摄之初,如何还原时代质感、营造真实的故事情境,成为编、导、演等主创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剧作家刘和平注重史料,使用“浏览法”“搜索法”,在《北平无战事》等剧本创作中倾力细节描摹,他认为编剧尤其是历史剧编剧往往“功夫在诗外”,博览群书、深入生活、勤加思考,都是日常功课。《觉醒年代》注重把控背景细节,从复刻北大红楼建筑到外交部陈设、黄沙漫天老北京、鲁迅院中枣树到杂志纸张、制服金属纽扣、牙刷牙粉,大小和材质都力求真实再现时代特质,不但让观众见史见人,更让人物有情有思,如涓涓细流汇入对百年前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全景展现。细节表征如陶然亭听琴赏雪、瓷碗下的青蛙、话筒上的蚂蚁,颇多艺术镜头语汇暗藏历史密码,都在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主线下,细微着墨,暗藏隐喻。《十月围城》剧组花五千万元港币和很长时间,同比例搭设了1905年的香港中环实景,并调研史料后设置门牌、招牌、药店等,以还原历史样貌。《特赦1959》同比例还原了北京功德林管理所的食堂、宿舍、操场等重要场景。孔笙剧组为《大江大河》一砖一瓦重新搭建起小雷家村委会、金州厂厂房等场景;《山海情》更克服2020年疫情冲击,在宁夏下沉式调研采访,演员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戈壁滩重建吊庄村,拍摄地一度没有水、电、树乃至纳凉的地方,高度还原农村风貌。政府所发“扶贫鸡”却成为村民的“盘中鸡”,这些细节来自采访。短短23集的《山海情》容纳25年历史故事,节奏很快,但细节纹丝不乱,穿针引线,让作品洋溢着生活气息,剧情更加引人入胜,精神主旨更夯实了地基。这种精耕细作的创作方式体现主创工匠精神,扎稳叙事根基,汇成双线“创业”。《山海情》地理选景、服化道具、演员造型细节可谓如《老农民》般“土得掉渣”,不加美颜滤镜,真实还原乡土时代,铺陈史诗般叙事场域。乡土人物从头到脚都注重细节;从少年到青年,选角细致,例如精选五个小演员来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水花之女晓燕。

  人物动作细节帮助塑造典型人物。《跨过鸭绿江》中,毛泽东与厨师交流湘味鱼的味道,杜鲁门俯身在地上找纽扣,斯大林则专心研究堵塞的烟斗。这些细节让人物出场独特、形象鲜活。《山海情》中多组农民“偷”的细节,穷得吃不上饭的年轻人“扒车”偷煤,羡慕得宝种菇赚钱的大有叔偷尝蘑菇,在福建打工的秋红姐在舞会上偷藏气球留给孩子。这些似乎显得不道德的“偷”前后呼应:陈金山在从福建来的火车上被偷,眼看民警口头教育后放回几个年轻人,他认为这样不能解决问题,做贼应该受到惩罚。马得福劝说:“我觉得贼这个字太重了,他们都不是惯犯,很多人真的吃不上饭挣不着钱,为了谋个生计稀里糊涂被坏人利用。”贫穷才不得已偷,奋斗是为了不偷,电视剧秉持陈寅恪治史所持“了解之同情” 的前提,经由人物动作细节体现贫困农民的时代境遇,让观众从中感知细微的情感、个性及弧光。剧集还有多组送别的细节。面对客死此乡,十里八乡凑钱盛葬,体现古道热肠;麦苗行程匆忙,父亲白校长默默收了院里晒着的被子,但他以生命为代价也要拦下辍学的孩子,坚决不肯送去打工,最终把他们成功送上合唱舞台,成为中国千千万万个平凡乡村教师的代表;当凌一农从西海固赶往新疆,村民们自发捧着枣、抓着鸡来送行。这些动作细节把抽象的理念与情感可视化、场景化,植入扶贫更要“扶智”和“扶志”的深刻内涵。

  语言细节方面,《觉醒年代》里,老北平的骆驼商队、驼铃、猴戏和一段“数来宝”式的吆喝,上海弄堂的售卖吆喝声和“小热昏”曲艺,各种声画细节体现了青年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所处的年代质感和地域特色。地域方言俗语使《山海情》《装台》《花繁叶茂》更加鲜活有味。“哈怂”“好着呢”“美得很”等口头禅不胫而走;“冲天在哪里”等乡音花儿,构成白校长父女及其学生间耐人回味的故事,将西北花儿版《春天在哪里》唱出蓬勃生机。语言细节体现个性、地域、时代、行业和教育背景等特征。如农民向凌一农自我介绍姓名:“拴驴的拴,闷怂的闷”。初中文化的得宝在新疆寻亲期间给恋人麦苗认真写信时不乏歪斜的错别字,他赚得血汗钱后回村第一个学种蘑菇,不自信地询问水花能否成功。学到技术的水花鼓励他,称自己读过中学有基础,家里还留有课本可拿给他学。这些语言细节接地气,也传递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影视细节可以承载深刻的主流价值,铺设高密度情节,形塑丰富立体人物,良性平衡宏大叙事与微景观等。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我费尽千辛万苦,为自己的项链选择珍珠。”他把细节看成珍珠,既说明了细节的重要,又说出了获得细节的艰难。不少精彩的视听细节并非随处可见,甚至常常稍纵即逝,需要创作者在拍摄、剪辑、后期始终贯穿细节意识。例如纪录电影《棒!少年》里抓拍到马虎伤感地说:“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个流浪狗。”这名孤儿在夜幕里走着唱着,“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你走后的天空一直下着雨……”这种稍纵即逝需要导演、演员、场记、服装与美术设计等各专业分工共同把握细节。《导演创作完全手册》开宗明义:“导演对制片人负责,且对电影最终的细节、质量和内容负责。”场记要协助导演合理规划镜头,防止穿帮、越轴等失误。侯孝贤、黄建新等都是从场记做到导演。但在我国,场记和助理导演的工作往往由一人兼任,有的双机竟然只有一个场记。而《环太平洋》《第一滴血4》片场里,具体场景里几个拍摄机位就是几个场记分别打板。尽管有Qtake、现场剪辑等技术手段,便于查看已有素材,但场记不可或缺。《大江大河》导演孔笙教演员开手扶拖拉机、用搪瓷缸加热水烫衣服,喜欢收藏老物件的北京人艺著名演员杨立新自带上世纪七十年代蓝制服进组,精抠时代细节。

  “细节真实”以其强大的运作机制嵌入现代媒介传播之中。电影、电视、广告、新闻等已满是细节真实的“制作术”。当前中国影视行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创作分工日益细化且日趋专业。各个环节专业创作细节,助力影像视听语言获得新的观赏价值和认知价值。“细节真实”这套机制也激活了观众的辨识品赏能力。

  二、细节激活观看,细致品鉴真味

  不少细节成为人们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深刻印象的引子,引导观众代入剧情。在知乎上,“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阅读量3266万,回答2500个;“电视剧《白夜追凶》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阅读量2116万,回答850个。“用‘放大镜’看《山海情》被抠到极致的细节”,此类话题在微博、微信、知乎、豆瓣等网站常见,B站和抖音短视频也颇多拉片,深化对细节的品赏。

  类型观赏与研究,离不开细节观看。“类型研究的最大特色,是类型本身有强烈的重复本质。在同一类型电影中,不同年代的作品往往只会在细节上加以修正,至于剧情推展上的基本冲突、机位的处理,通常会不断重现又重现。”类型化的艺术生产方式要与观众社会心理产生共鸣,更需要深耕细节。导演林超贤在拍《湄公河行动》时发现,观众观影水平提升,倒逼影视创作者对作品更为精益求精。他在《红海行动》时更加注意表现六艘重型军舰编队和欧盟全套作战军备等各类新式军备,狙击镜和观察镜都有滤光格栅,狙击少年利用金属盘子反光干扰顾顺,中国机枪手“石头”吃着山东高粱饴,这些细节刚柔并济。《父母爱情》《大江大河》等年代剧及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等一批作品,从简繁字体标语、褪色暖水瓶、搪瓷碗、铝饭盒、布料、纽扣到布景、色调和后期,已经积累了颇多展现真实细节、还原历史场景的创作经验。成熟的类型佳作吸引观众主动挖掘藏匿在视听褶皱中的创作潜意识与艺术审美密码,完成对文本意义的重构。

  创作与品鉴,都要耐下心来“细嚼慢咽”而非“狼吞虎咽”。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创作者用显微摄影和超微观摄影等前沿拍摄手段,放大食物质感,通过大量细节,诱发观众的沉浸感和心理认同。《四个春天》用采蕨菜、烤制腊肠等细节,书写春天中的家庭真爱。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以纪录片起家,电影《海街日记》《比海更深》《小偷家族》等常通过餐聚等细节讲述饮食男女的日常生活,体现安静治愈的力量。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李大钊、陈独秀和《亮剑》里李云龙都是美食爱好者,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装台》《白鹿原》《长安十二时辰》里各种丰富的陕西美食,吸引观众在“民以食为天”中体验人间烟火,体会底层人物的物质与精神风貌,领略“有嚼头”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过去,影视细节往往用近景或特写(甚至大特写)来捕捉和表现。当技术与审美层面的进步成为社会在物质、科技和知识领域全面“阔了”以后的自然与必然后,创作更加避免刻意或强制,从点到为止乃至“捉迷藏式”的含蓄细节走向系列隐喻。创作中的“分寸感”更加激活了接受传播的审美能动性。古装剧《琅琊榜》吸引观众在解读大义群像及精神内核的同时,还细致分析对称式构图、对角线构图、黄金分割等影像语言和梅花、橘子等优雅古韵细节。“《山海情》中的用心细节”这一微博话题吸引阅读量近550万人次,探讨县长与教育局领导皲裂的办公椅背、大有叔蹲坐墙根露出的黑黝黝的脚脖子及方言细节等。观众主动经由电脑一帧帧放大这些中景和远景截图的细节,剪辑短视频,在融媒体时代更显互动鉴赏、审美发现的乐趣。互动弹幕留言关注原文本的模糊处、空白处或者说以往不被关注的隐秘角落,对故事细节、人物关系乃至表情姿态都有着细致敏锐的捕捉与建构能力,增强了趣味性与参与感,体现互联网文化中跨媒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约翰·费斯克的概括并未过时,粉丝可谓“过度的读者”,此类影视作品可谓“读者式文本”。

  三、细节勾连现实,深培精神根脉

  微光也能汇成星河,帮助观众用显微镜来观察生活、用望远镜观察时代,深化对现实的艺术性把握和总体性认识。玉米、麦苗、蘑菇、枸杞、葡萄等农作物细节串起《山海情》的脱贫攻坚之路;西红柿分别在影片《唐山大地震》《暴裂无声》里寓意劫后重生与弱肉强食;富含维生素的橘子,在《我不是药神》里几乎成为付不起药费的血癌患者的“救命果”,所以吕受益两次请程勇吃橘子,在《隐秘的角落》里则串起周春红与马主任之间酸酸甜甜的中年秘恋,与喝牛奶、吃苹果、秃头假发等共同编织隐秘的细节。《沉默的真相》里,检察官江阳的遗物中有一本2010年出版的《检察官法》,剧中多次出现专业的法律文书,正义没有在细节中沉默,而在幽暗中放出微光。除了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影像艺术中的细致呈现要求也越来越高,力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表现了社会转型期两代唢呐艺人对信念的坚守。片中描写“悬空运气吹羽毛”“含芦苇秆吸河水”等师承练功法,以及诗意表现林中听百鸟。

  从宏观的史诗般的叙事,转向微观的、细节的表达,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美学的艺术的深化,是现实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中国机长》精准还原和平年代民航运营细节,包括五号位乘务员昏迷后醒来首先按下餐车脚刹,体现专业精神。《流浪地球》以8000张分镜头画稿、10000件道具制作、3000张设计图纸和2003个视效镜头助力科幻真实。反之,细节如果失真,就会造成败笔,削弱作品的美学价值。但现实主义创作不完全等同于写实主义、自然主义,而是有镜有鉴,对现实、历史或未来进行提炼、建构,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更贴近现实,更贴近人心。叶锦添为电影《一九四二》的服装做旧设计,让老东家在战争中的破败更加可视化;《山海情》中大有叔、残疾富贵在袖口和膝盖等处可见日常磨损痕迹。反观有些抗日雷剧,服化道整洁,色调鲜艳,枪械武器也缺乏真实感和准确性;各种滤镜对人物做违背历史真实的“美化”处理,八路军使用发胶、发蜡、睫毛膏、唇膏,造成影像对剧情主题的反讽和消解。整旧如旧体现中国古籍修复原则和历史建筑整修保护理念,影像中的历史感也不能“焕然一新”,而要把握新与旧的辩证法。

  一段时间以来,古装、抗战、行业等多种主题或类型的影视作品“穿帮”失真细节屡受批评。手机、矿泉水瓶、空调时常“乱入”古装或年代剧,人物的痣、斑、耳洞、服装,古代称谓与食物,都是容易穿帮的细节,电报、电话及枪械则在战争作品中要格外注意。服化道、剧照、文字、音乐等细节可以严谨系统上升为从业细则乃至行业考评标准,促进提升影视工业化水平,便于专业权威客观考量历史美学价值。因“细”而“真”,以“真”为“美”,是现实主义创作提升空间所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十分注重作品的细节真实。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在《细节、具体描写》一文中说:“细节、具体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不可忽视的和必须注意的环节。”近期一批现实主义影视作品强调精耕细作,以艺术细节折射时代质感,但仍要警惕“悬浮”“专业不够爱情凑”的“注水剧”“伪现实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卷土重来。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讲话,谈到创作精品时说:“很多事情都是在细节,演电影、写小说都是细节,细节感人,细节要真实,而真实要去挖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切实强化电视剧细节把关的通知》印发后,广电总局网络司出台《关于切实强化网络影视剧细节把关的通知》,强调做好网络影视剧内容审核,要求参照做好相关特定画面、景观、音乐、译文译注等细节把关。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在2020年10月举行的2021—2025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推进会上讲话说:“加强细节把关和打磨,服装、化妆、道具、台词、置景、音乐等必须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生活习俗,提高作品的专业性、真实感。”他提出精细化的质量管控指标和操作要则,实现从凭感觉、靠经验向标准化、规范化的跃升。12月,他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近期关于影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求“进一步强化电视剧细节把关,建立更有效真管用的管理体系。总局正在进一步强化细节把关的要求。制作机构和主创人员要强化质量意识、注重细节把关,在拍摄过程和后期制作中,要有专人同步记录相关场记信息,填写‘特定画面和声音等使用情况说明表’,作为内容审核的必备材料”。这些政策都具有鲜明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现实主义创作要以思想照亮细节,追求写实基础上的写意与传神,像习近平同志所说:“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

  (本文原刊于《文艺论坛》2021年第3期,此为节选版本,全文请参阅纸质刊物)


  (作者:何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处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电影《中国医生》:致敬最美逆行 讴歌医者仁心

  古装剧颜值进阶 传统美学从“附加分”成“基础分”

  《光影留痕:影视鉴赏与评论集》:看电影的“专业段位”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