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正文

青年文化里有什么?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致敬70年

2019-09-2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马李文博 收藏

  青年观众不看选秀歌唱比赛,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走进电影院喜欢看的电影是《红海行动》《哪吒》,该怎么理解这些正在发生的文化现象呢?9月20日至21日,主题为“致敬70年: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的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有专家提出了这个问题。

  与会学者谈到了与这些现象有关的背景。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观察,我国的青年亚文化有了新面貌,他举了网络文化的例子:“中国的粉丝文化、青年亚文化形态原本深受日本和韩国的影响,但是从‘帝吧出征’发展到‘饭圈女孩出征’,这是日本、韩国没有的文化现象,这表明移动互联网时期的中国经验正处在这个时代的最前列。”孙佳山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青年亚文化改写了二战后以反叛为基本特征的青年亚文化。

孙佳山

  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青年文化、亚文化在当下已经上升为重点,参与到国家话语的建构中来。孙佳山认为,有的网络文艺现象看似“狗血”或者莫名其妙,但已不能把它与其它艺术行业区别开,像以前那样孤立地看待它,特别是当全球经济处在下行区间和面临争端加剧的现实中,网络文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颜全毅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了这些年文化生态的变化:“少年时代的我是一个戏迷,我对别人说我爱好京剧,别人会说,‘你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怎么会爱京剧呢?’但是,今天在一些大城市,你如果说我爱好昆曲,大家会向你投来崇拜的目光。”他提到,受惠于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持,戏曲行业的生态改变了,青年从业者多了,青年评论人才、青年观众都在几何式地增长。

颜全毅

  像戏曲这样的传统文艺形态广泛地影响青年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前是很难理解的;“80后”“90后”“00后”对待革命文艺也毫无违和感,这也是新情况。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编剧罗怀臻认为这些就是新时代的特征,新时代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品质概念,它应该是一种价值观和一种审美观的体现。所以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的讲法要和以前不一样。

罗怀臻

  文艺风气通常是以青年人的选择作为标志。不过,罗怀臻也提醒人们注意,在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当中可能会有某种偏激,有的人对传统特别亲和,有的人对西方的现代艺术特别有感觉,有的人对某些理念特别遵从。

  模仿传统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对这类现象态度谨慎,他认为,一些文艺创作中因为对国外文艺风潮的追捧、缺乏对历史的尊重,导致原本作品是要写乡土、写历史文化,却变成了像是在写外国的历史文化。热衷于古典或任何一种风潮的年轻人也一样,恰恰是由于他们背后没有历史的支撑,才会不断地追逐潮流。关于青年人对革命文艺的态度,罗怀臻认为,现在的青年人对革命历史故事、对宏大命题的代入,没有那些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长辈们的本能与记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社会感到“理所当然”,所以需要创作者根据时代语境和时代特点,向年轻人重新种植对价值的认可。2018年至2019年,罗怀臻与青年创作者合作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推出后反响很好,因为年轻的创作者们希望这部《永不消逝的电波》不是用来让父母们怀旧,而是为了让同龄人们敬佩。对于古代题材,罗怀臻认为,如果要让现代人接受古代的故事,则需要让古代的故事接受现代价值观的洗礼。“当下提倡的现实题材创作,未尝不是倒逼我们传统工艺、传统美学向现代转型最便捷的通道。”罗怀臻说道。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路侃指出,青年文艺人才对宏观文艺政策、对大局观的认识和融合有些欠缺,而这些往往影响到创作和评论的深度。当下的青年文艺人才有顺利成长的背景和接受高等教育的优势,但同时他们社会阅历不足,难免影响到对作品的思想深度、社会历史、人物与美的理解。对于青年文艺批评中“沉迷于文体的解读解构,忘了价值的凸显,拣了理论丢了历史”的现象,汪涌豪说:“文艺批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批评,应该在里边看得到历史的意识、历史的沧桑感、历史的延续感、历史的艰难,从而既建构出了深度、高度,同时也给人温暖。”

路侃

  强调传统经典的时代,不能丢掉原创能力,传统的书法艺术要如何体现出现代精神呢?书法评论家白锐认为,让书法直接表达现实很难,但是书法中同样可以具有现代的意识。她举例,在王羲之的时代是用尺牍传书,如今,许多作品都要进入美术馆的展厅,方寸之间的书法已然不适合观赏,所以相应地,写字的笔法、墨法、章法都要改变。然而,目前指导书法实践的大多还是古代书论,书法理论的滞后使得其无法引导书法实践进行转化。白锐提到,受相同原因影响的还有国际交流中的书法,相比把书法作品张挂起来,可能效果更好的方式是把书法的艺术原则或审美规律抽离出来,换一种形式去对话。在目前的情况下,白锐认为,青年创作者在成长过程中要保持一种警醒态度,始终依靠原创精神和个性探索才能走在“第一方阵”中。

白锐

  如今的传统艺术的神韵不应该有陈腐气息,而应该有现代感。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频认为,如果书法艺术远离现代精神生活的表达,书法就仅仅是传统美学的延续和附庸,如果从专业到民间主流都沉醉在传统的套路里面,作品就只能是点缀生活的美的符号。

  (摄影:邱国强)

 

  延伸阅读:

  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杭州召开

  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 “西湖论坛” 开幕式在杭州举行

  青年文艺评论家要回应时代勇于担当

  “西湖论坛”征召全国“游侠”论剑,你来吗?

  高校“青椒”们,“西湖论坛”12个参会名额,等你来呦!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