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正文

戏剧影视艺术分论坛:相聚“天山” 共话“丝路”

2023-08-2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仝妍 收藏

展文艺评论朝气锐气 绘文明互鉴文艺新篇

——第九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天山会议在新疆举办

第九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天山会议合影

相聚“天山” 共话“丝路”
——戏剧影视艺术分论坛发言综述

分组论坛·戏剧影视艺术组现场

戏剧影视艺术分组论坛由新疆评协副主席、新疆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吴玉霞和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涛担任评议人,吴玉霞主持。研讨嘉宾中硕博研究生7位,凸显西湖论坛汇聚青年文艺评论家的品牌特色;发言涉及戏剧、影视、舞蹈、艺术设计、网络文艺等多个艺术门类和行业,凸显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唯一一级学科“艺术学”的复杂性和融合性。围绕论坛主题,与会嘉宾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关键词包括跨文化、民族性、产业化、共同体、文化认同等。

(原刊于《中国艺术报》2023年8月28日第2/3版)

一、跨文化、转文化与讲好中国故事。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副教授、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朱玉宁结合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戏剧家与戏剧作品,阐述中外戏剧创作中的交流与互鉴。如西方戏剧家受中国哲学的影响,梅兰芳先生则在戏曲创新中吸收了西方戏剧因素。针对地方戏曲创作中越来越多见的跨文化戏曲改编实践,她强调,在跨文化的相互影响中,不同文化主体间的平等至关重要,仰视或贬抑都不可取。沈阳音乐学院助教、哈尔滨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韩雪围绕“一带一路”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影响的论题,分析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如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创作水平和艺术表现力、提升跨文化表达能力、拓展市场与发展产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逍然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一带一路”的纪录片作品为例,阐析转文化传播视角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传播实践从“跨”到“转”、从“单向”到“交互”的文化传播转型现象。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衍泽分享对海外电子游戏艺术的“中国风”与海外游戏走进国内的“中国化”的研究与思考,认为电子游戏艺术应注重文化真实性与深度挖掘、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重组、提高跨文化交流的参与度和个性化体验,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二、艺术审美、当代转化与弘扬丝路精神。中国评协理事、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研究所副所长仝妍阐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遗传统舞蹈从经验到审美的传承创新与价值转化,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通过对传统的脱域与改造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从而成为现代意义上、自律的舞蹈艺术,并呈现具有民族风格与现实情怀的当代中国舞蹈美学特征。天津传媒学院舞蹈理论教研室主任、蒙古国研究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卉雨从人类学、音乐学、舞蹈学的跨学科视角,对新疆地区非遗传统民俗——刀郎麦西热甫的群舞形式、程式结构以及舞姿造型、步伐、重心进行分析,凸显基于艺术审美对“丝路”非遗民俗舞蹈活动研究的整合性、多维度的研究视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沈彤分享对丝织品图案设计中“异域风”的研究。她以宋金时期瓷器装饰纹样“池塘水禽纹”为例,介绍其在异域传播中经历的中世纪意大利、20世纪初美国的两次改造和重组,获得新的审美特征与设计应用,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艺术图像在异域传播、复制和流变中的审美与情感共情路径。

三、符号阐释、影像修辞与建构“文化共同体”。伊犁师范大学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研究员李文亮围绕纪录片《国宝里的新疆》(第一季),从叙述语言和画面构图、角色塑造和文化认同等方面,阐析其多角色、内聚焦的审美视角和以小见大、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硕士研究生姜龙庆阐述“一带一路”旅游类短视频的媒介化呈现逻辑、递进式情感维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彰显,以及其赋能旅游行业发展、赋能城市形象建构、赋能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并提出“一带一路”旅游类短视频的发展应处理好再造、流量、理性等关键问题。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杨鹏认为丝路影像历史将“images”对历史的表述进行了“地理史”与“史前史”维度的拓展,提供一种美学的思考向度,推动影像表述历史的可能性,推动影像史学的进展。丝路影像历史的研究还应融合地理史、史前史等,思考诗性如何介入影像历史,以行动者的具身性、影像语言的多模态构建丝路(审美)文化史。青年作家、中国评协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委员刘妍以电影《音乐家》《万里归途》为例,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像化呈现。她认为两部电影通过讲述音乐家、外交官与丝路产生命运连接的故事,揭示中华传统之人性美、命运与共之现实美、丝路精神之人文美。

在小组研讨过程中,两位评议人分别对上下半场嘉宾的发言进行点评。在上半场的评议环节,吴玉霞对前5位嘉宾发言的主题、内容、观点以及可提升的空间一一点评,就较为集中的中华民族艺术跨文化交流、艺术教育等话题与观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下半场的评议中,张国涛针对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实践,从论文写作的原创性和创新性、论文评议的作用和意义等角度进行点评,就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概念术语的准确性、论文结构框架、案例研究的典型性和涵盖性等具体问题,提出6位发言人论文可完善之处并给予修改建议。


延伸阅读:

第九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天山论艺

为“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建设贡献文艺力量(夏潮)

徐粤春:文艺做使者 青年当先锋

第九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天山会议主旨发言

第九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天山会议文艺理论分论坛发言综述

第九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天山会议造型舞台艺术分论坛发言综述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