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在中国文联人事部的指导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20年下半年,面向协会2018、2019年度新入会会员,举办了一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培训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依托“中国文联网络培训云平台”进行,采取“必修”与“选修”、“大课”与“微课”、“听课”与“自学”、“在线考试”与“成果撰写”相结合的模式,突出文艺评论引领力引导力,提升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增强网络时代文艺评论传播力影响力,取得了增强协会凝聚力向心力、提升文艺评论责任感使命感、促进文艺评论科学性专业性的积极成效。
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把文艺评论工作做好做扎实,建设性做好文艺评论工作,我们甄选69篇学员撰写的学习体会,并以“使命担当篇”“文化自信篇”“评价体系篇”“评论实践篇”的体例汇编成册,以期推介学习成果、促进业界交流、加强行业建设,进一步促进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在汇编成册的基础上,精选10篇学习体会文章在本网陆续推出,以飨广大读者,敬请关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学习成果之评论实践篇
影像传播与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
孟祥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对话语权的需求相应增加。中国经验需要进行传播推广,打造成“中国模式”,使之成为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发展样式的模板;在重大国际问题的处理中要能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在关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中要从“他塑”转变为“自塑”。在这一背景下,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话语权体系,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关切和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迫切要求。中国需要回应时代需求,打造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构建中国话语的理论体系成了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当务之急。这种话语体系,是一种“拥有解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新时代话语体系建构的关键在于话语权的生成,而话语权代表着一个国家发展道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世界的影响力。
作为一名影像艺术的研究和评论者,更应该重视影像传播对新时代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构建新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人脑优先处理的信息中90%与图像直接相关,诸如文字、手势、图画、影像形态等都可以用混合体式的方式实现叙事的功能,涵盖了视觉和听觉元素多重组合的影像媒介至今仍具有强大的叙事优势。因此,短视频、直播、纪录片、电视节目、电视剧等媒介,在国际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中有着先天优势。事实上,新闻传媒业的“视频转向”早已成为全球传播变局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短视频,凭借其具有的线性、集中化、情感驱动等特点改写了新闻的叙事规则与传播形式,它以图像代替评价、以直观简单的形式迎合了大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成为中国政治议题的影像传播中最具备亲和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表达方式。
纪录片《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剧照
纪录片、电视节目、电视剧等媒介形态成为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影像传播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政论类和文献类纪录片成为纪录片种类中的重要类型,以“一带一路”为题材的纪录片《远方的家·一带一路》,以宣传国家政策为主旨,以报道、讲述、解读国家政策为内容,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纪录片《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记录了32个人物故事,融合了对国内外政要人物的采访以及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专业解读,这些都是纪实影像对外传播中国话语体系的有益尝试。此外,《社会主义“有点潮”》《平语近人》等系列电视节目主动吸纳流行文化中的媒介符号,让受众于不知不觉中受其感染而改变或塑造着自我行为与认知方式,激发了观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总之,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影像传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国家形象的构建,文化自信的建设和国家凝聚力的稳固有着重要意义。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影像工作者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强调纪录片、电影电视作品、电视节目的思想高度,在叙事技巧和影像呈现上寻求突破,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运用艺术的、技术的手段将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文化作品中,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构建反映伟大时代、展示中国物质成就和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作者简介:孟祥斌,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理论评论人,韩国影像设计博士、副教授、国家一级摄影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摄影师,《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专栏作者,佳能(中国)摄影讲师。连续两届“湖北省年度摄影人物”获得者,湖北省摄影艺术展览评委。
签发:徐粤春
审核:王庭戡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