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网络专题培训班>正文

打造文艺精品,以经典润人心

2021-01-07 阅读: 来源:中国评协组织联络处 作者:于溟跃 收藏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在中国文联人事部的指导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20年下半年,面向协会2018、2019年度新入会会员,举办了一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培训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依托“中国文联网络培训云平台”进行,采取“必修”与“选修”、“大课”与“微课”、“听课”与“自学”、“在线考试”与“成果撰写”相结合的模式,突出文艺评论引领力引导力,提升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增强网络时代文艺评论传播力影响力,取得了增强协会凝聚力向心力、提升文艺评论责任感使命感、促进文艺评论科学性专业性的积极成效。

  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把文艺评论工作做好做扎实,建设性做好文艺评论工作,我们甄选69篇学员撰写的学习体会,并以“使命担当篇”“文化自信篇”“评价体系篇”“评论实践篇”的体例汇编成册,以期推介学习成果、促进业界交流、加强行业建设,进一步促进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在汇编成册的基础上,精选10篇学习体会文章在本网陆续推出,以飨广大读者,敬请关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学习成果之评论实践篇

 

打造文艺精品,以经典润人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 于溟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是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总书记还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着力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生产出更多富于内涵、直击人心的优秀作品,并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文艺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甘霖。文化经典作为其中的核心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艺术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众精神需求,起到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各民族文化经典都是一座座丰厚的审美富矿,代表较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和诸多经典艺术元素,具有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因熟知文化经典而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情感共鸣,能够超越民族、地域、时代等因素的限制,而产生永恒魅力。

  文艺创作需要精品,文艺作品在“铺天盖地”之际,也更要能够“顶天立地”。将文化艺术经典融入当下的文艺创作,使通俗的艺术形式与经典的意义表达有机融为一体,应当成为一种可贵的探索方向。然而,当今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度的商业包装,让“快餐式”文化消费占据了不小市场。有的人静不下心,有的人缺少时间,致使文化经典有时很难走入人心,无法全面深入地发挥其“润物无声”的美育功用。对此,我们不妨将文化经典与当代流行、通俗元素充分融合,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更多文艺精品,推动文化经典在大众中广泛传播,激发起大众的兴趣,带动更多人自发地对文化经典进行深入了解。其中,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打造文艺精品,以经典润人心,此种有益尝试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可谓前景可期。期待蕴含“阳春白雪”的文化艺术精品,不仅能顶天立地,而且能铺天盖地,从而春风化雨、丰厚心灵,繁荣文化、滋养文明。

  作者简介:于溟跃,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编辑,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从事中国美学与文论、大众文化等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华夏文化论坛》《学术交流》《文艺评论》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及文艺评论文章多篇。

签发:徐粤春

审核:王庭戡

 

  延伸阅读:

  文艺评论要为创造经典保驾护航(周思明)

  聂辰席:以电视艺术精品力作奉献人民

  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