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中国文艺评论近期论坛研修>正文

冉平|古典艺术形象的现代诠释与重塑

2023-10-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冉平 收藏

编者按: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之际,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新气象新作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10月9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广东省文联共同主办,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圳市文联共同承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深举办(点击查看)。与会嘉宾围绕“中国艺术形象的世界展现”这一主题切磋交流、建言献策。为做好论坛优质成果推出和转化,现精选部分论文在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刊发,以飨读者。

古典艺术形象的现代诠释与重塑

——由电影《封神三部曲》的改编所想到的

冉平 作家,一级编剧

电影这个载体本来就是舶来品,它的传播形式乃至叙事和制作,已经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最为熟悉的艺术形式之一。现在或者不远的将来,可预见的是,他们的阅片量甚至有可能会大于其阅读量。古典文艺作品从前往往是以章回体小说、折子戏和评书的形式存在和传播的,让它从文字转到视觉形象不仅仅是技术的转换,必须面临当代性、国际性的重新阐述。这对每一个创作者和制作方,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和挑战。眼下我们所要做的是:背靠传统,立足当下,面对青年,放眼世界。

英雄人物的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言而喻,如果将诸多艺术形象以影视的形式展现给现代观众,首先要从内容入手,对大众熟知的传统艺术形象做一番思考和创新,让这些经典的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焕发新的生命。要立足国际视野,面对青年人,力求做到既好看且味儿正,既陌生又熟悉。在电影《封神三部曲》的创作中,我们就做了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比如,何谓英雄?谁的英雄?他的成长基于何种力量?如何做到使其可信、可爱、可敬?在《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原著中,纣王殷寿与武王姬发并没有交道。我们把姬发作为质子放在了商都朝歌,以他的觉醒和反抗为主要内容,着重塑造了一个英雄诞生的过程。

开始,在这个热血青年眼里和心中,殷寿无疑是大英雄,是他的榜样和未来。但他错了,他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真相,他用自己的心去判断善恶,在谎言与良知、亲情与权势、生死与爱恨之间,作出一次次非此即彼的选择。正是主人公这一次次的选择,推动了故事发展。他不是要做英雄而成为英雄,而是做自己而成为英雄。

这个英雄的成长是中国式的、内省的、自我蜕变的觉醒。即便对于今天的青年,乃至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影片同样引发对一个重大道德命题的思考——要成就一番事业,又要保持自己的良知;追求名利又不失善良和诚实,实属不易。由此,我们的创作与年轻观众达到了同频共振,同时也向世界提供一个古典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现代价值观的艺术形象。

制作形式的创新

神话、志怪、民间传说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也给我们的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前所未有的空间。电影工业化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在国外已经普遍应用,而在国内则刚刚起步。我们要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努力把辉煌的历史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以此全面掌握现代制作的工业流程。

我们有海量的历史资源,除了系统的文字记载之外,还有诸如商周的青铜器,殷墟的甲骨文,绘画、服饰、器乐、建筑等可供展示中国古典文化绚烂多姿独特魅力的诸多资源。导演带领美术、特效、概念设计、历史顾问、编剧在全国各地采访考据,力求做到每个道具、背景、服饰都可查证。这个耗时费力的工作大大提升了电影的质感,把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想象,变成具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画面。

叙事策略的选择

讲好中国故事,题材的选择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叙事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类型叙事,有时候是决定电影作为一个产品走向市场、扩大传播力的关键要素。

其中对市场的判断、对目标观众的了解也尤为重要。每一种类型都有其自身规则,这是经市场验证过的,魔幻、科幻、奇幻的内在规则也各有不同。类型运用的熟练,不仅可以满足观众期待,激发观影热情和营造代入感,更重要的是能够放大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让我们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准确集中地传达到观众心中,取得最大效应。

尤其对很多传统的章回体的古典故事来说,通过类型叙事,可能会焕发出新的生命,便于传播,与世界接轨。当然,类型的选择,首先取决于题材主题和价值观,创作者必然面临以现代的价值观来重新阐释的问题。

价值观的表达

和平友爱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温良敦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者在根本上是共通的。古今中外伟大的经典作品,最后的指向和落点无一不是对爱的宣扬和呼唤。这也是我们进行创作的出发点。

我们再回到影片中对姬发的塑造。他的错误使父亲姬昌和哥哥伯邑考陷入绝境,但父亲和哥哥并没有因此叱喝他、谴责他,而是启发他内心的良知,等他作出自己的选择。父兄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为此不惜忍辱负重和自我牺牲,使得姬发认清了真相,决心反抗。他所有的勇气和决心正是源自这种爱,他所有的选择正是出于情感。作品的价值观也就由此体现出来。

在我看来,这个价值观与我们的情感方式即中华民族“仁爱之心”的精神内核息息相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文明的人格模型。所有的类型设计、视效奇观,脱离开精神内核,即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们中国人的爱是具体的,是与我们的日常经验密切相关的,是由内及外、由己及人,从修炼自己开始,到爱家人、族人、天下人。所谓讲好中国故事,也应当遵循这样一个内在逻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个人命运将与家国情怀殊途同归。

塑造出这样的艺术形象,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可信、可爱和可敬的,也就是美的。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具有人性之美的艺术形象一定能打动观众,也一定能触动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

冉平部分作品


签发:杨晓雪

审核:袁正领

编辑:王庭戡


延伸阅读:

让中国艺术魅力播扬四海

第二届文艺创新论坛开幕!

知否知否,第二届文艺创新论坛的“3W”?

胡经之 | 美丽中国境象新

蔡薇蔓|我本无意惹惊鸿,奈何惊鸿入我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