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呼唤文艺家的世界眼光(张德祥)

2022-07-29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德祥 收藏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是的,随着人类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世界的变化就会加速,加速必然带来变轨。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基因工程、外太空探索等等科技手段正在改变着人的生产、生活、思维和价值观念。遥不可及的远方已不再是远方,遥远的未来却已近在眼前。人类被一“网”打尽,无数的村落和城市被无形地“网”在一个“地球村”,病毒神出鬼没与人类纠缠不休,世上再无“桃花源”。那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会走向何方?这是对人类提出的挑战。人类试图回答这些未知,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层面都在探索未来的可能性,虽然已经有了“未来简史”,但未来毕竟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未来,确实是人类最关切的一个悬念。

悬念最有魅力。文学艺术的叙事常常要借助悬念来吸引受众,与其煞费苦心设计叙事悬念,不如真正关切未来这个大悬念。马克思说过,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什么是审美的方式?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把人类美好的愿望诉诸于艺术想象,给人类提供一种未来图景。其实,人类以往的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审美想象的助力,使人类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推动文明进步。在今天,艺术当然不能止步于娱乐,相反,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更是艺术的职能所在,人类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艺术对未来的审美观照。事实上,只有站在时代前沿,真正关切人类未来并艺术地表达人类美好梦想的作品才会引起世界关注,只有关心人类命运的作品才会被全人类所关注。中国文艺走向世界,关键还在于创作出具有世界价值的作品,在于艺术想象、价值观念的世界性和未来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这是对中国文艺在新时代有所作为的殷切期望,也是对中国文艺要站在时代前沿、开阔视野、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期待。

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最能引起世界关注。文艺不是科技,不能像科技那样直接以先进技术影响世界,但文艺能够反映科技、想象科技,同样可以引领人们的视线和思维,把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凡是能够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一定是关系到世界和人类的某些重要领域或重要价值。一个民族的文化能不能产生世界影响力,并不一定在于它有多么古老,还在于它能不能“会当今之变”,回答人类关切的前沿问题,为人类走向未来提供新的价值引导和精神能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以中国文化的义理和智慧为当今世界提供一种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观,贡献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开太平。中国文化从来就有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和使命。所以真正的文化自信,一定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入世”精神,以自己的文化精神介入世界,以自己的审美理想投射人类未来。

这个飞速发展的大变局时代,这个越来越彼此关联甚至万物互联的世界,给文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也为文艺提供了全新的素材,如何“会当今之变”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确实是文艺面对的新课题。可以说,文艺要适应和把握这个新的世界,首要前提是把目光投向世界,要有看世界的眼光。这里的“世界眼光”,不是以洋为美、以洋为尊,而是站稳中华文化立场看世界,明是非,辨美丑,弘道义,用中华文明的义理价值,讲好人类世界的故事。讲述人类世界的故事,并不是西方文化的特权,中国文化也有讲述人类世界故事的权利和责任,中国文艺也必须具有这种讲述能力。能不能讲好人类故事,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给世界以新的美学风范,是中华文化能否真正走向世界的一种标志。

可以说,没有世界眼光,就不可能形成文艺叙事的世界性思维和话语权。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仅仅是经济增长,不可能只是为世界提供物质产品,而是必然伴随着文化自信心的增强,伴随着叙事空间的拓展而走向世界,为世界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众所周知,自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五百年,是西方文化掌握着世界的叙事话语,讲述的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人类”故事。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和民族独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真实的世界并不是西方话语所叙述的那样——把殖民扩张叙述成拯救世界,人类历史也并不是西方中心主义所结构出来的故事。人们从各自不同的文明角度认识世界,有许多新的发现,尤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衍进,使更多的人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从而自觉关注人类未来,谋求建立更合理、更文明的世界秩序。百年变局,是文明互鉴的一个契机,也是甄别历史真伪、重新思考未来的契机,世界必将出现有别于旧故事的新声音,出现承载全人类价值追求的新叙事,那谁会是新声音、新叙事的引领者?中国文艺应当有这样一种自信和气度,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然伴随着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必然包含着新的艺术创造和审美发现。时代呼唤中国文艺的新气象、新格局,为人类追求美好未来提供中华美学精神。因此,把目光投向世界,瞰世界变局,写沧桑大道,发中国声音,是文化自信的真实体现。


(作者:张德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张德祥专页

《狮子山下的故事》:从市井烟火感受港人的家国深情(张德祥)

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一次伟大的文艺自觉(张德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