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青年题材影视剧当显青年风貌时代气息(张凡)

2022-07-28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凡 收藏

近年来,一批展现青年干部下乡、驻村,主动参与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不乏较多彰显当代青年良好精神风貌的精品佳作。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电影《情满天山》《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近期接连上映,表现抢眼,在不同层面上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不得不说,这类影视剧之所以能够让观众叫好,贴近时代、书写平凡、贴近青年是关键所在。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可以说,文艺作品承担着传递时代气息、展现时代风貌的重要功能及作用,成为当代国人真切感受新时代的窗口和触角。特别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人物性格饱满、故事真切感人的影视佳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类基于火热的社会生活、根据真实人物故事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用镜头聚焦平凡人物及其感人事迹,契合当代人审美需求,抒写伟大的新时代与新时代的伟大。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中黄文秀从名校毕业,放弃了原本城市里优越的工作与发展环境,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大山,帮助村民脱贫。电影《情满天山》中乔小山踏上父亲走过的援疆道路,与霍拉山村农民“结亲”,开展帮扶工作。电影《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则讲述了以彭光亮、杨信达为代表的两代扶贫干部带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个偏远小山村脱贫的故事。

这类题材的影视剧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频频登上热搜,归根结底在于它们能够紧跟当前创作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抒写平凡中的伟大。更进一步说,这类影视剧在深度挖掘人物事迹的基础上,塑造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深刻表现当代中国乡村在新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青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影视制作团队的主创人员深入当地民众,了解民风民情,熟悉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风物,尽量还原生活场景和剧中人真实的成长环境。镜头语言质朴自然,表演既不是无病呻吟,也无夸张的渲染修饰。值得一提的是,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有许多当地村民和非职业演员参与演出,他们原汁原味的动情表演不仅呈现出自然生动的荧屏形象,同时也体现出影视主创团队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作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电影《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

文艺创作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当代影视剧的受众广,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青睐,要创作出符合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审美的有情怀、有思想、有温度的影视佳作并不容易。倘若仅仅依靠明星流量来吸引观众,可能会遭遇观众“不买账”的尴尬局面。一部被观众称道、精心打造的优秀影视作品往往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从情节、画面、语言再到服装、道具、表演,乃至于配音、配乐,细节处的着力用心特别容易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振共鸣。不论是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全剧开场“悬念的一分钟”,还是电影《情满天山》独特的双线叙事手法,抑或电影《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对天、地、人和谐共存观念的深度表达,这些影视作品的制作者们都力求以有别于过去的讲述方式、表现策略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当代影视剧不断寻求艺术上的突破,探索艺术创新的新路径,不仅为观众呈现出精彩的视听表演,更将人物形象和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张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多国艺术家共画“一带一路”(张凡 张志英)

青年是时代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张凡)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