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徐粤春赴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调研

2024-04-0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赵睿诗 收藏

2024年3月29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粤春一行来到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调研。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出席调研座谈会并致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办公室主任都布,暨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黄晓燕,文学院院长李云飞介绍相关情况,座谈会由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副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申霞艳主持。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副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锋,羊城晚报社专职编委陈桥生,《粤海风》主编卢瑜,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罗丽,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省部共建中心专职副主任朱巧云,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白杨,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丽军,评论家赵普光、龙扬志、唐诗人等参加了调研座谈。

专家合影

徐粤春在座谈时指出,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自成立以来,以文学院为依托,在校党委及中评协的支持下,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有举措、有亮点,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评论事业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进展、新气象,值得充分肯定。徐粤春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10周年,也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10周年。做好2024年基地工作,意义重大。基地工作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做人的工作”与“引导创作评论”深度融合。

对于基地未来的发展规划,徐粤春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高举党的文化旗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要自觉把个人学术研究对标对表国家文化建设大局,把工作要求转化为学术追求,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不断增强文艺理论评论的现实品格和指导价值,在这场巨大的历史的文化自信自强跃迁中,努力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以自己丰厚的学养、深邃的眼光、犀利的判析,引领文艺创作和文化建设,牢牢把握文艺评论方向盘。第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科学谋划、精准开展有针对性的文艺评论活动。要以面向港澳台暨海外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围绕“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创新”“中华文化海外传承传播”“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共同体建设研究”等主题,持续展开多门类、跨学科、重前沿的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实践,努力形成具有岭南特色、中国立场、世界视野的文艺评论格局。第三,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基地工作的创新创造活力。要深挖地方资源、人才资源,创新优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搭建优质品牌阵地,健全激励措施,在上下贯通、同向发力中夯实基地高质量发展根基。最后,徐主任介绍了中国评协以及其他高校评论基地在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新举措,也希望暨南大学能在培育文艺评论人才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

徐粤春

夏泉对徐粤春一行莅临暨南大学调研座谈表示欢迎,对中国文联、中国评协领导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建设和发展表示感谢。夏泉指出,文学院是暨南大学成立最早的学院之一,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A类学科,在国内外有着很好的影响力和声誉。学校将继续支持文学院建好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发挥好基地以及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等重要科研学术平台的力量,通过文艺评论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等多种途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共同体建设,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夏泉

黄晓燕介绍了暨南大学的人文社科研究情况,强调暨南大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的百年侨校,希望文学院发挥传统学科优势、集聚优秀人才,把基地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评论和人文研究高地。李云飞介绍了暨南大学文学院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梳理回顾了暨南大学文学院在文艺评论方面的历史传承,说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注重培养文艺评论人才,已经形成了一种注重跨学科、强调跨界实践、突出社会服务的文艺评论传统。李云飞表示,当前,文学院为建设好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文艺评论队伍,今后学院也将加大投入,将基地打造为高水平文艺评论平台,同时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推进大湾区三地文艺的交流与融合,助力中华文化在港澳台海外的传承传播。

黄晓燕、李云飞

都布表示,这次以座谈的形式到暨南大学基地调研,既是我们中国评协履行基地发起和共建单位职责,加强协同联动,把握工作规律,优化工作思路,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评论工作谋划创新举措,共促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与各位评论家、各位同仁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同频聚力、同题共答,获取真知灼见的有效方式。今年是中国评协成立十周年,这次调研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完备的“全国文艺评论工作一张网”格局、推动《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共建协议书》中确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落准落细落实、建强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阵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都布

根据暨南大学基地的自身定位、特色和优势,本次调研主题是“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评论的现状与未来”,重点围绕基地近两年来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打算和建议展开。

郑焕钊代表基地对2022年基地揭牌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报。郑焕钊表示,在基地揭牌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立足学科优势、围绕基地共建任务,通过主办、协办学术会议等方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交流平台,将文艺评论工作作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如召开“地方性与世界性:湾区文化经验与中国文论创新”研讨会、“中国文艺理论与中华文化影响力”学术研讨会、“湾区经验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学术论坛、首届中国文艺理论·青年批评家论坛等。同时,基地评论家也发挥自身学术专长,积极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表相关评论文章一百多篇,获批相关主题课题多项,并通过主持相关评论专栏、组织召开教研一体的文学读书会等方式,丰富基地成果,发挥基地平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评论事业的繁荣发展。

郑焕钊代表基地进行汇报

林岗指出,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建设有三个重要意义:在文化层面上呼应国家大湾区战略,基地为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基地促进了评论人才的培养。梁少锋表示,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与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合作开展了很多活动,未来将继续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评论事业开展更丰富更全方位的合作。赵普光、龙杨志作为基地评论家代表发言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是一种时代的召唤和未来的想象,湾区文艺评论是面向未来的、建设性的事业,希望中国评协和各高校评论基地可以在咨政建议等方面拓展工作,以更多的方式助力中国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罗丽、陈桥生、卢瑜、朱巧云、白杨、张丽军,也分别从各自单位的科研和平台情况出发,表示未来将同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一起,共同推进港澳台三地互动,助力推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林岗、梁少锋

赵普光、龙杨志

罗丽、陈桥生、卢瑜、朱巧云、白杨、张丽军

座谈最后,魏霞发表致谢感言,对徐粤春主任的总结讲话以及座谈会嘉宾的真诚建议表示感谢!魏霞表示,本次座谈会对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而言,是一个很好地总结学习以及进一步谋划未来的机会。基地将遵循徐主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同时也继续做好自身定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的讲话精神,将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宗旨融入到文艺评论中去。

魏霞

调研座谈会现场

召开座谈会之外,徐粤春一行还参观了暨南大学世界华人华侨文献馆、暨南大学校史馆。


签发:袁正领

审核:都布

撰稿:赵睿诗

摄影:陈春伶


延伸阅读:

徐粤春赴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调研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领导徐粤春一行来淄调研

徐粤春赴华东师范大学调研

徐粤春赴厦门调研文艺评论工作

中国文联徐粤春一行到读者出版集团调研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