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新时代中国艺术发展的自觉追求与使命担当(范玉刚)

2023-02-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范玉刚 收藏

东方既白,是李可染先生提出的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跨世纪艺术命题,是在立足历史大视野大趋势下对中国艺术发展的一种未来前瞻,也是对新时代中国艺术高峰的一种期许。究其价值意味,它彰显了中国新时代艺术家应有的一种文化自觉,更是凸显了在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化自强进程中的一种艺术抱负。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时代和中国发展的历史新方位,如何理解艺术发展的这个时代命题?我们是否在思想上和艺术观念创新及其审美表达上做好准备?新时代的艺术发展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形象回应这种战略思想?

李可染《万县山水城》(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官网)

首先,新时代艺术创作需要深刻理解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艺术发展的新坐标和新方位。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在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究其艺术发展的自觉追求而言,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要向着亿万人民的史诗般的磅礴实践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创造敞开,向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敞开,向着人性的善良和光明敞开。这必然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全方位书写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以文学艺术全景式地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可信、可敬、可爱的当代中国人形象。

其次,新时代艺术创作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不断增强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当下的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发展方位的变化增强了艺术工作者的文化自信,从而愈加要求文艺创作者要在心中鼓荡凌云壮志,自觉胸怀“国之大者”,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贡献艺术之力。新时代的文艺发展要锚定人类文明的未来指向,文艺创作要以中国文艺现代性契合国家需求和民族复兴的大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实现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显现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必然张扬于精神的强大和文明力量的价值感召,中国文艺现代性的核心诉求是筑牢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精神之基。文艺是共享的,以文化人,更能凝结人心;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但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秩序变化中,文艺往往又成为世界舞台上价值观博弈的载体和文化竞争的场域,从而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牵系,这愈加凸显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的功能定位,也必然使文艺在我们心中有了更加沉甸甸的分量,胸怀“国之大者”必然成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自觉。

再次,新时代的艺术发展要以精品创作为中心任务,以当代艺术经典化追求为艺术创作的自觉,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有效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对于艺术家而言,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相应于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新时代的艺术发展一定要向着人类文明跃升的方向瞩目,要祈向人之为人的境界,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可能的启示方向和多样性路径选择,从而以艺术的卓越性追求为时代定格。中国人民历来有深厚的天下情怀,这促使新时代的文艺发展要更加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进一步强化了以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艺术发展深刻理解和领会时代使命、担当民族复兴的精神旗帜指明了方向,也必然愈加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在国际秩序变动不居的世界舞台上,今日之中国既是从历史的中国走来的,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进而言之,当代艺术创作既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赓续中华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基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践行者;更要不断增强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以艺术的卓越性追求发挥沟通世界、提升精神境界、诉求人类文明普遍共识,积极拓展中华文明的思想辐射力和世界影响力,为充分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艺术支撑。

因此,新时代的艺术发展要心怀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成就艺术的“国之大者”,为世界舞台贡献东方智慧,经由新时代的艺术创作和当代经典化追求,使世界人民充分了解和认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回到艺术本身,新时代艺术创作要自觉契合中国发展的时代方位变化,强化担当时代使命的艺术抱负,在普遍性文明价值的守护和艺术表达方式创新中彰显中国力量、中国样式、中国追求。


(作者:范玉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探寻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文化密码(范玉刚)

纪录片《大泰山》的一种文化解读:泰山何以成其大?(范玉刚)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