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戴清:《我的前半生》依然是灰姑娘故事的变体

2017-07-24 阅读: 来源: 作者:戴清 收藏

  原题:

哪儿有女性成长,还是灰姑娘故事的变体

  ——小议《我的前半生》的价值取向

  热播剧《我的前半生》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收视包揽全国前二,全网播放量已突破30亿,是今年继《人民的名义》《欢乐颂2》之后,又一个名副其实的爆款剧。在当下影视产品极大丰富、信息过量的媒介生态下,《我的前半生》的胜出,显然是直击了大众的敏感神经的结果。

  该剧十分吸引人,这既得益于亦舒原著的精彩,更是整体表演水准较高的功劳,自然流畅、不隔不跳是其最大优点。

  但该剧在价值观上却存在诸多局限乃至扭曲,这部看似是表现女性独立和成长的作品骨子里却是悖离这一宏旨的。这具体体现在作品的女性观、伦理观和贫富观三个方面。

  该剧聚焦女性独立的现代性命题,也是亦舒的原著主动承续鲁迅名作《伤逝》中的子君涓生的人生爱情悲剧所做出的当代演绎。时代变化了,被抛弃的子君,又该怎样自我拯救?这个话题显然足够敏感,由此激起亿万观众竞相追剧热议势属必然。

  然而,作品对女性独立的理解比较狭隘,剧集开篇细腻传神地表现了全职太太罗子君沉醉于物质享受、陶醉于自己的美貌、精神空虚的性格特征,对全职太太的表现是夸张化、漫画化的。这种推向极致的人物设置看似很有代表性、典型性,但稍加考察,却会发现这种表现是很浮面、刻板的,对全职太太的表现太过简单负面。从现代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全职太太对家庭、孩子的付出需要全社会的尊重和理解,更需要尊重女性多样性的人生境况与选择。生活中,忙碌勤谨、聪明能干的全职太太大有人在,剧中的表现很难概括现实生活中这一人群的丰富多样。

  依赖性很强的罗子君进入职场后,是不是真的独立了呢?剧情安排在此很有一种自我拆解的感觉,颇具讽刺意味。罗子君进入职场后的所谓艰苦奋斗,每走一步其实都得益于金领闺蜜的男友贺涵的提点和帮助,从应对小三的换房要求到对付买鞋的老同学,情感经历上则从对付商场老好人老金的追求到摆脱渣男段晓天的性骚扰……每一步也离不开这位环绕左右、不断献温暖的闺蜜男友或前男友贺涵的开导或救助。与其说罗子君进入职场后经历了脱胎换骨的人生历练,倒不如说是玛丽苏人设+霸道总裁的一种别开生面的保驾护航。

  再来看情感伦理观,该剧再度延续《失恋33天》中爱上闺蜜男友的故事模式,这一套路因其在叙事上的高效简单、戏剧冲突劲爆而被影视剧一再模仿重复,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下社会人与人的信任危机:同时被好友和男友背叛的人生打击足以击碎人的全部自信和他信。

  因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爱情选择上除了伦理禁忌如乱伦禁忌外,还有着其他一些现实规避或忌讳,其中即包括和好朋友的男朋友保持距离,即使不到恋爱的程度、过度的亲近亲密也难免伤害友情,这一点实在是成年人相处众人默认的人际距离。然而,这种俗套故事近年来却成了荧屏宠儿而被反复搬演,不过是原创力不够、借助套路简便易行罢了。

  剧中,唐晶、贺涵、罗子君几乎形影不离的关系、罗子君凡事必向贺涵求助等虽然表现得十分自然,也有力地助推了戏剧冲突,但其实却是远离生活实际、也有悖于人之常情的,最终也根本“经不起成年人现实感的考量”。

  最后来看看该剧的财富观。剧中,贺涵是标准的钻石王老五、高富帅,集所有优点于一身。而其他男性,陈俊生是其下属,在他面前毕恭毕敬,出轨负心、最为可恶;老金形象窝囊、收入不高,开的车更是一般,最终被子君下结论是“老实人的阴险”。再如贺涵下属公司的小主管段晓天更是一个找刺激的渣男……总之,高颜值+高身价在剧中与“人品、趣味”等内涵是划等号的,也就存在以“收入和形象”代人品、代趣味、代审美之嫌。

  无论是陈俊生的背叛、还是老金的无趣+心机,抑或是渣男的无耻都反衬出贺涵的理想无暇,既理性强大,又值得信赖。这种炫富媚富的倾向在近年来的都市情感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欢乐颂》(1、2)中都有表现,人文情怀的弱化比较明显,由此彰显的道德立场难免扭曲,也是当下文化语境中阶层分化固化在人们财富观、价值观上的具体反映。

  但其实无论是霸道总裁还是力量强大的高管暖男,此类理想男性形象原本就是偶像剧中的固定人设,国产剧如《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放弃我,抓紧我》等概莫能外,在年代剧如《千金女贼》《抓住彩虹的男人》以及一批古装偶像剧中大行其道,在“大女主”的强势成长中其实仍然是“大男主”的支撑和扶助,女性独立也就只能沦为一次次“逃脱中的落网”而已。

  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这一模式改头换面入侵到以生活实感著称的都市情感剧中,不能不说是该类型宝贵的写实创作传统的一种退化。在此情节模式中去演绎女性的精神独立,也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套用网文的流行语,不过是大boss对小白兔的无限“宠溺”。该剧也就变换为女性先失宠于男人、后复受宠于更富更强男人的俗套桥段:女主失宠离异后,被迫闯荡江湖,小白兔不断遭遇大灰狼的纠缠和骚扰,大boss护花使者最终难以忍受,干脆担负起专职宠溺小白兔的使命。

  这样的故事无论拍得多么激动人心、令人神往,但内核终究不过是灰姑娘的另一种变体故事,一个虚幻的都市童话,它和现实中女性的生存境遇、经济精神独立都相去甚远。然而,影像总是会更多地提供现实生活中缺乏的东西,观众也情愿享受这种白日梦。说到底,现实中职场越是步履维艰,荧屏上越多见轻而易举的华丽转身;生活中阶层跨越越是艰辛,影像上则越是充斥着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倾情眷恋。而这,正是我们身处的时代审美场域和接受语境。

 

作者:戴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戴清:对现实广度与深度的开掘——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艺术创新

      戴清:雷霆之势 王者归来——《人民的名义》何以大火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