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艺评中国|戏有大美而不言

2018-06-2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尘埃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网编者按:

  作者在福建泉州看了几场精彩的名家戏曲演出。原文1.2万字,文字优美,戏味浓厚,曲韵袅袅。中国文艺评论网小编精简为2600字,期待共同领略大美不言的戏曲美。

  如果看戏没有过瘾,看微评没有过瘾,欢迎留言!

  欢迎赐稿给中国文艺评论网与微信公号:wyplzg@126.com。原创首发有稿费哦!

 

戏有大美而不言

文/尘埃

昆剧《雷峰塔·断桥》

  泉州这个地方对于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它是我的故乡,说陌生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在这里生活过,对它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一无所知,而且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有限的几次故乡之行都是与祭祀扫墓有关,是我心头的一滴相思泪。

  这次突然决定回来完全是因了爱戏的缘故,梨园乡音,泉州好戏,为了那看是无缘恰有缘的魂牵梦绕和冥冥中的命运安排。

梨园乡音

  关于“梨园”一词,我知道的典故是:因了唐玄宗李隆基喜欢在一个叫做梨园的地方教戏、票戏之故,所以后人就把“梨园”一词用以指代戏曲界和戏曲人了,没想到在泉州还有一种古老的地方剧种叫“梨园戏”,已有800年的历史,这比昆曲和川剧还早100多年呢,保留着许多宋、元之古风。

  这个活化石级别的地方戏曲剧种,之所以在当今这个戏曲式微的多元化时代非但没有逐渐消亡或是被人们遗忘,而相反在近些年却还越来越让全国的戏迷所熟知和喜爱,据说与一位梨园戏表演艺术家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分不开,她就是梨园古典剧院的主人,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的团长曾静萍。

  这次由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承办的2018年元宵演出周活动,不但有他们剧团演出的四场梨园戏(可惜曾静萍没有亲自参演),他们还邀请了全国包括:莆仙剧、滇剧、越剧、昆曲、京剧、上党梆子、秦腔在内的7个剧种的名家参与两场《名戏名家唱上元》演出活动,10位梅花奖演员齐聚在泉州这样一个小地方演出,那是多不容易的戏曲盛事呀,由此可见曾静萍的魄力、气度和志向之大。

泉州好戏

  《名戏名家唱上元》的演出分两场,每一场分别由不同剧种的五个折子戏组成。

莆仙戏《千里送京娘(阳送)》

  第一天晚上开场的两出戏安排得很巧妙,是同一部戏《千里送京娘》的前后两折,《阳送》和《阴送》。由福建省莆仙戏剧院的名家王少媛主演《阳送》中的京娘;《阴送》中的京娘由云南省玉溪市滇剧院的冯咏梅主演,巧合的是她两不但同演同一剧目的同一角色,她们还是同一届梅花奖的得主。

  第三折戏是我非常熟悉的越剧《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段,而且是由我心目中最好的“林妹妹”单仰萍来演出。

  第四折昆剧《雷峰塔》中的《断桥》,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昆曲名家胡锦芳主演,《断桥》我看过京剧、越剧的,当他们一开唱,那昆曲优美的声腔,这昆曲是越来越让我着魔了!看字幕打出戏名是“昆剧”,我一直有疑问这“昆曲”和“昆剧”有何区别?听着这唱腔明明就是昆曲吗?后来百度了一下,说什么字意的不同:曲,曲调也;剧,戏剧也。依我看其实都是指的同一种戏,就像有一阵子,黄梅戏吵着要改名为黄梅剧一样,概皆是因嫌“戏”啦、“曲”啦的字眼太小,没有“剧”那么上档次。

  胡锦芳我不熟悉,百度上查看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艺术家,我很喜欢她的唱和表演,可第二天她却向观众致歉说:这次没演好,因为之前生病,有五、六天没有练功,所以她对自己不满意。人说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十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一个月不练功观众知道。可现如今不练功的年轻演员多了去了,没想到一个近七旬的老艺术家对自己要求这么严格,五六天没练,连同行也不一定看得出,就更别说我们观众了,她根本没必要当众道歉的,可她就这么做了,让我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

  第一场名家演唱会的最后压轴戏是由魏海敏主演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捧印》一折。去年看了一出她演绎的现代戏《金锁记》就被迷上了,一发不可收拾地又看了所有我能找到的她的戏。真是大艺术家呀,戏路宽广、演技高超、擅于变革和创新,有着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和能力。其实这次来我也是为着想看一看她演绎的传统梅派戏,可惜不是整出《穆桂英挂帅》,她那梅派大青衣的气势饰演中年时的穆桂英很有风采和神韵,这戏身段、动作不是太多,主要就是通过表演来把穆桂英复杂的内心活动展示出来。戏里的唱段相当经典,她唱得透亮圆润。

  说来我与魏海敏还有一段奇缘呢,我2017年到上海看了她演的《金锁记》后被她的舞台艺术所征服,后来写了一篇观戏的评论文章,当时只是贴在自己的博客上,还没在网络平台上推广,也没在纸媒上发表,更没出书,没想到那篇文章竟被魏海敏看到了,而且很欣赏。她让助理找到了我,并表达了她对文章的喜爱之情。天啊!太难以置信了,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虚拟网络,这需要什么样的缘分,才会让这篇文章碰到了那个我最想让她看的人!我只能说这一切都是缘于戏吧。

  第二场名家演唱会开场的戏还是莆仙戏《敬德画像》。

  第三折戏,还是我熟悉和喜爱的越剧,由上海越剧院的方亚芬主演《梁祝》中最精彩的《楼台会》。演这一段,方亚芬本来也可以轻轻松松简简单单的用个伴奏带唱过去的,可她为了有更好的演出效果,选择了用现场乐队伴奏,自己团乐队人员又不方便全拉来,就只好带上主板、主胡,其他到泉州来现配,虽然都是乐队,奏相同的曲谱,可不同剧种的韵味还是有所不同,演员和乐队的配合也非常重要,于是她就得非常辛苦的与乐队一遍一遍的合乐。据说才来的那晚排练到晚上十一二点,第二天一早在工作坊活动中匆匆地讲了几句话后就又去排练了,于是听讲座时,整个剧院都能听到她甜美清亮的桑音在回荡。晚上演出前,妆化到一半,不放心,约着她的“梁兄”又去与乐队合了一遍。

  这段《楼台会》演的凄美感人,以前我对傅派英台的唱腔比较熟悉,现在一听袁派,也非常好听,这次和方亚芬配演梁兄的是上越年轻演员叫斯钰林,扮相很英俊,桑音宽厚洪亮,范派唱得相当有味道。这一对搭配起来甚是养眼,唯一遗憾的还是太短,也没有把《楼台会》整折演完,不过瘾,太不过瘾。大概方亚芬自己也觉得不过瘾,所以她说希望有机会能带着整出《梁祝》再来演出。

  第四折戏是由秦腔名家齐爱云演出《焚香记》中《打神告庙》一折。她才一出场,给观众的感觉就是:这一定是个天天练功的好演员。她那身段、她那圆场、她那几近完美的长水袖功夫真的让人叫绝不已,她是我见过长水袖舞得最好的演员,没有之一。她的唱腔高亢、凄凉非常有爆发力但并不让人感觉聒噪不适,也有低回婉转、也有绕指柔肠。

  这次泉州之行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没能欣赏到曾静萍演的梨园戏,不过舞台上虽然没有看到她,舞台下却时时处处可见她的身影,那天工作坊活动时,听到许多名家发言都盛赞曾静萍的表演艺术,能够为同行所佩服和认可的演员,那才是真的好。

 

作者:尘埃(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选编:何美

 

  延伸阅读:

  秦腔《关中晓月》:古老秦腔的现代提升

  戏曲人物画如何变形:发自内心有真趣,借鉴传统与民间

  拥抱年轻人让戏曲更“年轻”

 

中国文艺评论网友群(QQ号366435036)二维码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