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以诗心入词韵,邀古人共吟唱(歌词评论,魏德泮)

2018-12-1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魏德泮 收藏

咏唱经典 拜访古人

——读宋青松《词韵诗心》第二三辑有感

 

  近日,《长大后我成了你》词作者宋青松送我一本他刚出版的歌词探索作品集《词韵诗心》,共有15辑近300首歌词作品。我这里谈谈读了作品集第二辑《诸子归来》和第三辑《吾谁与归》的感受。

  崇尚国学 歌咏经典

  宋青松《词韵诗心》第二集《诸子归来》的13首歌词,写“我”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跨越时空的对话,如《道遇老子》《愧对孔丘》《我化庄周》《孟子寻邻》《墨子造星》等;第三辑《吾谁与归》的18首歌词写“我”与古代诗人、文人的对话:邀屈原,唱刘邦,逢渊明,听王维,访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这些题材选自国学,歌咏经典,对话古人,品味人生,可谓独辟蹊径,饶有兴致,可以引起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国学,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人,学习国学经典是我们天然的职责和义务。如果每个公民都知道我们的历史中有过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有过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和曹雪芹这些伟大的诗人、作家,必将大大激励我们的爱国心,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一个人学习了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进文化知识,而且可以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宋青松运用歌词的形式歌咏国学经典,继承文化脉络,让人耳目一新,是在歌词形式上一个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诗心作词 拓展题材

  歌词作者有的是从写诗开始,继而写词;有的是先写歌词,继而学习诗歌加深作品的诗意。他们各有所长:前者诗意浓厚,后者音乐性强。宋青松属于前者。从他的代表作《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也可以看出这首歌词浓浓的诗意。正如任志萍先生在为宋青松的《词韵诗心》撰写的序中所说:“用一颗诗心写词也许正是本书的特别之处,也许正是这些作品才极大地拓宽了歌词创作的领域,丰富了当代歌词的题材。”

  用歌词与古人对话,这样的题材少见,也难写。因为时间久远,当时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宋青松迎难而上,用一颗诗心作词,跨越时空,把歌词题材大大地拓展了。

  宋代苏轼在词的形式上也有过创新:“词的诗化和散文化是苏轼的大胆尝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创新。”〔《中国文学史》(二)第59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北京第一版〕宋青松的歌词探索作品集《词韵诗心》就是他“无处不走心,无时不思考,无物不成歌”,对当代歌词创作的有益探索和可贵实践。

  写歌词的目的是要谱曲后让人们唱的,如果是贴近当今老百姓生活的歌词,如本书中《和父母照张相》《老刘》《大国工匠》《打工的哥哥》等传唱度就高。跟古人对话的歌词,跨越了时空,跟现代人生活环境完全两样,歌曲传唱的难度会更大一些,但也不是就不能传唱。这些歌曲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推出来,供人们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特别好的歌就可以流传。作曲家谷建芬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谱写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作曲家王立平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谱写的《枉凝眉》,都是古人的题材,不是也广为传唱吗?

 

  择其意象 扬其精神

  作者选取古人文章、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或古人处世中为现代人熟悉的典故,用与古人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作词,有叙有议,有问有答,有庄有谐,情趣盎然,展现古人的思想风貌和诗文特色,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弘扬其优秀的精神实质,这就是宋青松这两辑歌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首先要对古人的诗词、意象下一番严格的取舍、剪裁的功夫,然后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跟古人展开情感交流,其中贵在以形传神,所选取的典型诗句、意象以及超越时空的对话要能够把古人内在心灵、精神世界表现出来,把古人的深情抒发出来。如《道遇老子》从老子《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名句切入交谈,用上了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典故,最后以“呼一声老子把我等,到无为处我们重相逢”结束,点明老子“无为而治”的道家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孟子寻邻》则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切入,借题发挥,别开生面,他没有重复孟母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三迁住地的故事,而是写孟子年老时回到最初住地“重寻众伙伴,再续儿时情”,继而通过“东街的妹,借你卖菜的秤,/称一称/江山社稷,君王百姓,/究竟谁为轻,谁为重?”“西市的娃,用你杀猪的刀,/剖一剖/鱼与熊掌,道义生命,/我该怎取舍,与谁从?//”引起人们思考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的名言。接着,“老吾老的老村,这粮是你种,幼吾幼的新店,这衣是你缝”,用“种粮、缝衣”农家坊间寻常事,衬托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村民接受,从而想留在邻舍:“天晚且莫劝我回庙堂,至善在这乡里乡亲中。”歌词写得很亲切,有乡里农家泥土的芳香,有儿时伙伴真挚的友情,有先贤孟子思想在闪光。

 

  拜访古人 贵在传神

  古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的文论和典故,琳琅满目,用短小的歌词来表现它不能只求形似,而要突出特点,贵在传神。这就需要作者处理好形与神的辩证关系。一定的神寄托在一定的形之中,有形才有神,形的作用是为了传神,为了表示性格而作准确的描写。“神”的把握之难,在于要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画家画山水,如果不懂山水的性情,很容易把山水画成地图,什么“神”也没有。写歌词亦然,要知道描写对象的特性,方可传神。宋青松在这两辑歌词中就做得很好。

  如《空山听王维》词中虽然涉及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名篇名句,却没有把视角分散在这些诗句上,而是集中在“空山听王维”上展开构思。这样能最好地凸显王维这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善于揭示自然美奥秘的诗人的性格特征。歌词中“听王维,听王维,空山听王维,听到了离愁,听到了别绪,听出了笑里流着的泪”,“听到了禅意,听到了梵音,听见了诗里如画的美”,用“听王维”不仅串起了王维最感人的诗的意境,也听出了他的性情与精神,正所谓以形传神。

  对于多愁善感写过“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宋代女词人,作者以《晚约李清照》为题,在冷清的夜色中,在寻寻觅觅的烛影中,约会李清照:“晚约李清照,我知你的好,绿肥红瘦,我的海棠任由你挑;晚约李清照,我解词的妙,帘卷西风,你的心事请与我聊。”末章“手把酒,香盈袖,你是我婉约的红颜。录金石,做人杰,我当你梦中的英豪”,用“婉约词人”点出她的风格,用“生当做人杰”点出她雄健的名篇,是谓传神。

  探索之路不可能十全十美,宋青松这两辑歌词中,如果从高标准来说,我觉得也有可以改进之处,就是有的作品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审视、评说古人所处时代人与事还显得不够深刻、隽永。我觉得这方面还需要继续向古人的经典诗词学习。

  如杜甫写诸葛亮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东吴。”第一句称赞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立下卓绝的功绩,第二句赞颂他创制八阵图立下的军事业绩。后面两句写他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千古遗恨。融议论入诗,概括准确、深刻,语言入木三分,并给人余意不尽的感觉。

  又如刘禹锡写刘备的《蜀先王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等前四句写刘备的盛德,“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等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创业难,守成更难,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蜀国基业被他葬送。诗人咏史怀古,与古人对话,读后使人感慨万千。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息的经典诗篇都值得我们继续学习。我想,宋青松将继续从古人优秀经典诗词中汲取营养,让歌词探索之路越走越亮堂。

 

  (作者:魏德泮,国家一级词作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词刊》编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词韵诗心:宋青松歌词探索作品集

  ISBN:9787507549386

  定 价:98.00

  作 者:宋青松

  出版单位:华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特约编辑:朱丽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来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阐发——联套歌剧《山海经•奔月》观后感(魏德泮)

  “听见中国听见你”2017年度20首优秀作品歌词赏析(魏德泮)

  谈魏德泮的歌词美学研究:纫佩秋兰抱初心(陆永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