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鲜活的故事,本真的感动——评豫剧现代戏《重渡沟》

2019-07-2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冯冬 收藏

  2019年6月,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在上海揭晓。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的豫剧现代戏《重渡沟》不负众望,获此殊荣。该剧根据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马海明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讲述了这位基层干部因地制宜,把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带领重渡沟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的党的优秀好干部形象。

  作为一部体现时代主流精神、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作品,《重渡沟》并没有沦为表层化、肤浅化、概念化的“宣传教材”,反而从中得到反思,站在戏曲艺术本体的基础上,获得理性与艺术性的平衡,通过当代意识与现代元素的注入,以切近人性本真的感动放大审美效应,以直指人心的崇高力量实现情理交融,得到广大观众的叫好及业内专业人士的支持和肯定。

  一、主题的深层挖掘

  作为现代戏,《重渡沟》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与当代社会有着深度的关联。这既是一部“公仆戏”,又是一部“扶贫戏”,但却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一般清官题材与扶贫题材的范畴。

  这部戏讲述了一个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结合,转变了群众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带领重渡沟人脱贫致富的故事。该剧通过表现父女情、夫妻情及激烈的内心矛盾等典型情节,着力渲染了基层干部马海明为了民众的利益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奉献精神。乍看起来,题材上并无多少新意,但在立意和表达上却并不满足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主题呈现,而是通过对当下庸常社会和复杂人性的甄别透视,实现了主题的延展及深化。

  比如该剧大胆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的价值取向的问题。主角马海明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先,发誓要把“重渡沟变成金银沟”“让重渡沟人换个活法”,为此甘愿放弃仕途升迁和唾手可得的丰厚回报。而一直支持马海明的上级领导张县长看似与其关系紧密,有着前瞻性思维和领导魄力,却在关键时刻暴露了他为个人前途谋求政绩的真实面目。虽然张县长这个人物并没有正式出场,但他的态度对马海明的工作推进显然至关重要,并且把整部剧的矛盾推向了高潮。

  又比如剧中透露出的社会贫富分化的问题,这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但在该类题材的戏曲作品中却鲜有涉及。剧中马海明的昔日同僚下海经商,短短几年就完成了财富的大量积累,并对“商人唯利”深以为然,不难想象现实生活中社会财富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流向分布状况。这些内容的呈现得益于编剧对社会深层矛盾和基层发展问题的深度认知,同时也有力地增强了该剧的时代性和真实性。

  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

  戏曲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其艺术神韵及所要传达的文化精髓集中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人物形象的塑造永远是决定剧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重渡沟》能够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与主演贾文龙的舞台表现有直接关系。

  贾文龙是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曾在《村官李天成》《焦裕禄》等现代戏中成功地塑造了李天成、焦裕禄等优秀的党员干部形象。在《重渡沟》中,他凭借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表演手段,突破了以往的表演风格,诠释了新时代下“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其塑造的主人公马海明的人物形象鲜明而有较强的可信度。

  人物设置合理有度。第一场戏中,为保护重渡沟的原生态,马海明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阻止炸山取石,并发誓要“把重渡沟变成金银沟”,显示出他决意开发重渡沟时的意气风发和雄心壮志。但好事多磨,村民的自私短视成为马海明开发重渡沟的第一个拦路石。眼看民心涣散,工程无望,马海明接受了调任县文化局副局长的安排,但金娃试图自杀的事情使他坚定了带领重渡沟人脱贫致富的决心,随即放弃了工作调动的机会。接着,资金问题又成为开发事宜的最大阻碍。眼看许诺的三年之期将近,已掏空家底的马海明在走投无路之时获悉有企业家愿意资助重渡沟的开发,但却要出卖当地民众的利益作为交换条件。签下合同,自己为之呕心沥血的夙愿将会顺利达成,巨大的利益也将收入囊中,马海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内心挣扎。他最终放弃了对方开出的优渥条件,保住了重渡沟。两次内心的激烈矛盾都是“小我”与“大我”的博弈,两次毅然决然的取舍都是其精神成长的见证。

  人物形象展示立体丰满。贾文龙塑造的马海明较之前的李天成、焦裕禄来说有着更为典型的性格特征,且更具多面性。马海明是一个农民,却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把家乡重渡沟的美展现给世人,即使步履艰难也不忘初心;他是一个干部,爱好文艺,会快板,喜摄影,打油诗张口就来,用最老旧的相机也能把重渡沟拍得风景如画;他是一个真诚笃实之人,却头脑灵活、能说会道,绰号“马大煽”,面对村民的刁难与阻拦能够用轻松的调侃把正面冲突一一化解;他是有着前瞻意识的领路人,在多数人还没有觉悟的情况下,就把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但他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凭着一股闯劲、韧劲,突破重重困难,坚守初心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剧中多处以大段唱词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他笑在人前、苦在人后的痛苦煎熬。这种多面性的展示既契合当代人的生活环境与思维方式,又凸显出了人物合乎逻辑而又独特的风格特质,以充分关注人物内在状态的方式走进观众的内心,大大提升了作品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三、丰富的戏曲语汇展现

  每一部成功的戏曲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及亮色。《重渡沟》呈现的轻喜剧色彩、传统戏曲程式的化用及雕塑化背景等戏曲语汇都为该剧所要传达的精神思想及人物刻画增添了底色神韵。

  马海明的乐观精神与活泼圆融的处事方式起到了以轻写重、亦庄亦谐的舞台效果。如村民阻拦拆房一事中,为首的村民把一首讽刺马海明的打油诗写在了墙上,遭到了其他村民的围观起哄,马海明看到后却从容淡定地顺口改了诗的内容,使得闹事之人无言以对,看热闹的围观者对其态度也由嘲弄转变为理解支持,就这样四两拨千斤地缓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矛盾。这样寓庄于谐的喜剧情节既化解了正面冲突,又使人物显得更加丰满立体、可亲可爱,实现了一张一弛的戏曲节奏转换。

  最后一场戏的舞美设计颇具吸睛效果,马海明在大雪纷飞的情境中运用了跪搓步、吊毛、乌龙绞柱等一些传统的、高难度的表演程式来外化角色内心濒临崩溃时的痛苦挣扎,既合情合理,又产生了强烈的舞台艺术效果。另外,该剧的舞台背景复制了马海明在重渡沟拍摄的采风照片,多次采用人景合一的雕塑化呈现,展示了重渡沟实现旅游扶贫前后的情景。这样的背景处理方式使表述内容更加真实、贴切、连贯,也增加了舞台语言的丰富性。

  《重渡沟》用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具有内在真实性和典型性的艺术再创作,以对现实的新的理解、新的挖掘、新的表现,展现了丰厚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朴素的人文情怀,以艺术表现的独特性、深刻性与新颖性重构了戏剧审美,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能够在诗化的道德守望中与观众产生心灵共振,从而顺畅地传递戏曲的艺术魅力。


(作者:冯冬,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系,现就职于安徽省艺术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中国“田汉戏剧奖”论文奖获得者、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特约编辑:朱丽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新时代《重渡沟》开拓扶贫现代戏新思路(傅瑾)

  评现代豫剧《黄河绝唱》:写抗战史诗 扬民族精神(穆海亮)

  豫剧《朝阳沟》的经典“密码”及启示(李红艳)

  孙昭:主旋律戏曲创作中的艺术创新——评大型豫剧现代戏《焦裕禄》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