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精准扶贫的赞歌
——山歌剧《春闹》载誉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
《喜闹》剧照
12月6日,山歌剧《春闹》荣获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戏曲组一等奖,李文浩的扮演者刘谦隆荣获优秀表演奖,舞美设计张又虹荣获“特别贡献者”称号。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的终评演出作品有28部,其中只有《春闹》等4部作品是由县级剧团创排。
由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报送的山歌剧《春闹》,讲述了一位90后青年扶贫干部选择到艰苦的扶贫一线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经历了挫折磨练后获得成长的励志故事。身为“富二代”的李文浩来到贫困落后的百岗岭进行精准扶贫,然而在闭塞的山区,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的人只想着争戴贫困帽子拿扶贫款,有人因为评贫困户不公正而对村干部充满怨气,李文浩被当成村民的出气筒。当李文浩积极筹资为百岗岭修水利改善生产条件、发动群众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种植紫色番薯时,他遭遇了种种困难。这些戏剧冲突本身就极具悬念,再叠加李文浩与父亲之间的情感纠结,使矛盾层层递进,生动地刻画了主要人物的独有个性。
《喜闹》剧照
《春闹》一剧在情节推进的铺排上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李文浩母子两代人为扶贫事业奋斗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两代人的扶贫道路是通过明暗两条线来表现的:暗线是二十年前母亲的扶贫事迹,她为解决村民销售农产品的难题,奔波筹集10万元补偿款,在筹资途中车祸离世,这条线主要是通过村民和父亲对母亲扶贫工作的叙述和李文浩对母亲的印象来呈现;主人公李文浩的扶贫之路是明线,面对乱象丛生的扶贫工作复杂局面,李文浩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艰苦细致的努力,逐步改变了贫困山区群众“等、靠、要”的观念,大胆地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用一件又一件富有成效的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他既扶贫又扶心,带领百岗岭群众一步步脱贫,树立了一个笃实扎根基层、勇于实现宏愿的扶贫干部形象,深刻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理想追求和人民公仆的家国情怀。最后父子对饮三杯浇块垒一场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有冰释前嫌的父子亲情,有延续扶贫工作得酬母亲心愿的欣慰之情,有扶贫事业终有所成的豪迈之情,更有李文浩缭绕耳边的肺腑之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相信未来。人们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理想追求苦旅中的甘甜与共。全剧情节紧凑流畅,节奏张弛有度,地域色彩浓郁,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生动鲜活,突出主旋律,充满正能量,艺术地呈现了一台精彩的视听盛宴。
《喜闹》剧照
这台反映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题材的山歌剧,艺术特色鲜明,实现了传统客家山歌和现实题材表现的有机结合。在保留山歌剧的原生态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兼具客家地域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广大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现实追求。该剧舞台美术设计简繁得当,在寻求多种舞台艺术形式的融合统一中,让观众在流转舞台的时空呈现、多彩视觉和悦耳听觉的享受中充分领略到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接地气的轻喜剧基调是山歌剧《春闹》深受观众喜爱的另一亮点,随着剧情的发展,生活化的表演笑点频出、泪点透心,这个精心打磨的戏剧作品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是一大考验。该剧于2017年6月首演,获2017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汇演“优秀剧目奖”,2018年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这次在惠州市参加广东省第十四届艺术节展演,得到现场观众和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春闹》的选送单位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多年以来十分重视山歌剧种现代题材的原创,在挖掘、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让剧中人物更加真实,更好地展现农村扶贫现实题材作品的魅力,该中心特别组织了主创团队深入到扶贫第一线进行采风、体验生活,走访了扶贫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了解他们的真实事迹,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素材,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创排打磨。为突出客家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主创们塑造了一组各具个性的村民群像,并将客家独有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融入到《春闹》中,令人萌发乡愁。《春闹》成为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继原创大型山歌剧《合家福》后又一部优秀的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
《喜闹》剧照
在肯定山歌剧《春闹》取得较好演出效果的同时,笔者觉得该剧还有改进的空间。首先,精准扶贫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总体战、攻坚战,党和政府是这场战役的坚强后盾,但在《春闹》中偏重个人的单打独斗,而体制上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二是在李文浩被目睡鸟污蔑为欺负寡妇时,在矛盾解决处理上,可以进一步把主人公受到的负面影响和遭受的重大压力推向极致,从而突出人物的塑造。此外,一些歌舞场面的展示,可编排得再精炼些。
《喜闹》剧照
(图文作者:梁少锋,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若眉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