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正文

马永强: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2024-07-2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陈玉 收藏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2024年中国文联文艺人才和管理干部教育培训计划》,7月7日—13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张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甘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的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在甘肃张掖举办(点击查看)。为提升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相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推出第二届新锐班系列学习笔记,与广大网友分享。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7月9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马永强为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学员专题授课《未来已来融合新生——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此次授课中,马永强老师系统阐述了数字文明时代对阅读方式、出版传播乃至文学的生产、传播、接受带来的巨大变革,并结合读者集团文化品牌的创新之路,剖析了当前出版业面临的变革与挑战,以及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出版业如何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推动新媒体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并通过出版和文化的视角引导学员对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文艺评论进行了深入思考。

授课现场

一、新质生产力催动出版业融合新生,其势正劲

马永强老师的专题授课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读者出版集团时的讲话开宗明义,指出“当前出版业发展正处于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社会变革中,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正把我们带入数智时代”,科学阐释了出版业正从“一维出版”向“多维出版”转型,即传统纸媒时代的单向度信息流动向多种媒介生产、传播和营销内容的立体、多维度出版业态转变,总结提出了科技+出版的“融合出版”和“出版+”跨行业多维度破圈的“出版融合”两个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维度。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字文明时代不仅带来了出版传播的改变,对文学的生产、传播、接受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文艺评论也面临多媒介、多角度的融合创新局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新质生产力促进了文化艺术生产关系的重构,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意味着,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和出版行业融合共生,文艺评论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内容,更需要及时、有效地传播出主流价值,正确引导观众选择优秀文艺作品和出版作品,紧跟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在数字矩阵大趋势大氛围下引领培树向上向善的文艺评论风气,促进文艺市场和出版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

选自马永强课件

二、厚植文化品牌底蕴,其兴可待

创新,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核心动力和首要目标,也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第一向度。出版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转变,实现出版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读者出版集团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在坚守主业基础上推动经营多元化,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马永强老师在专题授课中,结合读者集团文化品牌的创新之路,以前瞻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阐述了当前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在各行各业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出版业如何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实践路径。“读者”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出版业品牌,坚定不移地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从最初的《读者文摘》到现在的读者出版集团,始终坚守文化使命,努力实现主流价值传播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文化内容刻画方面,“读者”注重挖掘和传播优秀文化,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在文化体系构建方面,积极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应用,拓展传播渠道和商业模式;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注重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马永强老师还介绍了读者出版集团在数字化转型、跨界合作、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宝贵经验,让学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出版深度融合的潜力和价值。

选自马永强课件

三、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活力焕发,其时已至

新时代孕育着出版融合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文明时代,数据重构商业,网络改写未来。出版业也同样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拐点,从“一维出版”向“多维出版”转型。马永强老师对出版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推进三个重构,做好四个加强,探索十个延伸”的主要路径,并重点讲解了阅读服务、生活方式引领、文化创意、城市创新、阅读疗愈等。

同时,他科学指出了当前出版与文艺评论面临的共性挑战。一方面,出版行业面临数字化冲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阅读方式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变革,也加速文艺评论发布的即时化、社交化以及大众文艺的兴起。另一方面,文艺评论生态趋于复杂化。网络文艺评论兴起,诸如微博评论、抖音评论等多样化的评论阵地让人人都成为了评论员,网络评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也对文艺评论的媒介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大背景下,一方面,文艺评论工作者更需要坚守职业道德和操守,努力提升专业能力、强化人文关怀、加强责任担当,以专业素养推动未来出版与文艺评论相向而行、融合创新。另一方面,出版机构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媒介来推动转型升级,注重加强与文艺评论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出版机构要致力于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可读性,文艺评论要更加注重深度分析,共同构建开放的平台和生态系统,促进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共享,合力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主题授课结束后,学员们就出版与文艺评论的内在联系展开交流,并一致认为,出版与文艺评论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出版是文艺作品从创作到传播的重要桥梁,文艺评论则是对文艺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审美评价和文化解读的重要手段。

马永强老师的授课视野开阔、内容丰富,不仅理论深刻,而且紧密联系实际,为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的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指引和文艺实践解析。


供稿学员:陈玉,天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联科科长,天水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第二届新锐班副班长、造型艺术组成员

特约编辑:韦苏娜,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民族艺术》编辑部副主任,第二届新锐班学习委员


签发:袁正领

审核:何美


延伸阅读:

徐粤春:文艺评论的学术形态、政策方位和工作体系

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在张掖结业

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在甘肃张掖开班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