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正文

张掖文艺展演作品短评(上)

编者按

7月7日至13日,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在甘肃张掖举办。本届新锐班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张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甘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围绕“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朝气锐气”这一主题,通过专题授课、分组研讨、实务对谈、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探讨文艺评论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旨在提高业务素养,增强文艺评论写作能力,培养一批新锐文艺评论人才,推动文艺评论事业高质量发展。来自29个省市区的60多名学员参加研修。

7月8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丝路明珠·彩虹张掖”特色文艺展演成功举办。第二届新锐班学员集体观演,数十位学员积极撰写微评。本报特予摘编,以飨读者。

裕固族文化的彩虹之桥——评合唱《萨娜玛珂》

韦苏娜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合唱《萨娜玛珂》

在本场“丝路明珠·彩虹张掖”特色文艺展演中,合唱《萨娜玛珂》格外引人注目。该歌曲是裕固族的一首著名的叙事民歌,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讲述了关于勇气、智慧和牺牲的故事。萨娜玛珂的形象被塑造得鲜活而立体,她的故事不仅仅是对个人英勇的赞颂,更是对整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她在战争中的足智多谋和武艺高强,以及最终的悲剧命运,都被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使得这位女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

合唱《萨娜玛珂》具有浓厚民族特色,成为了民族记忆的载体和文化传承的纽带。该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鲜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与歌词内容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创造了一种既辽阔又哀婉的音乐氛围。旋律的起伏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有效地强化了歌曲的情感表达,使得歌曲在听觉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那份悲壮与崇高。

歌曲所传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它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物的纪念,更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歌唱,裕固族人民表达了对萨娜玛珂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传递了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这种情感的传递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力量,滋养着每一代裕固族人民的心灵。

《萨娜玛珂》之所以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它提醒我们记住那些为了民族和家园而奋斗的英雄。这首歌曲的存在,让我们得以窥见裕固族人民的生活哲学、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于英雄主义的理解。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也是一盏灯塔,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萨娜玛珂》不仅是一次听觉上的享受,也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交流。它让人们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价值和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对于观众而言,这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合唱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本身就具有一种集体的力量。在《萨娜玛珂》的演出中,每一位合唱团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传递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种集体性的表演形式,不仅展现了音乐的美,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合作共处的理念。对于合唱团成员而言,则是一次团队协作和艺术表达的实践。无论是从音乐创作、表演技巧还是文化传达的角度,都值得给予高度的评价。

《萨娜玛珂》通过音乐的形式,将历史、文化和情感融为一体,成为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对于研究裕固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裕固族《萨娜玛珂》叙事民歌的史诗表达

钟祖流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7月8日,在甘肃张掖以“丝路明珠•彩虹张掖”为主题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特色文艺汇演活动中,《萨娜玛珂》以其充盈的史诗气度震撼人心。

《萨娜玛珂》作为裕固族口传叙事传统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兼及稳定性与流动性;然不管其在版本、口传方式、传播媒介上体现出多强烈的流动性,其史诗品格却一直作为稳定存在的核心要素,成为吸引观众的一大关键。

裕固族虽历史悠久,但却并未形成自己的文字。如何讲述自己的历史,如何传承民族的精神,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唱”为方式而流行开来的叙事民歌,大体可认为是裕固族解决上述问题的密钥。

《萨娜玛珂》以裕固族历史上的女性精神领袖为传唱对象,史诗审美中人物的英雄性与历史的长时性得以彰显。借助歌词可知,当她以自我生命的付出完成对炼狱人间的感化,其反抗过程中渐次凸显的英雄性便完成升华。《萨娜玛珂》篇幅很长,英雄的成长与历史的进程相契,叙事进程的长时性也得到体现。这让《萨娜玛珂》成为培植史诗品格的热土。

此外,《萨娜玛珂》咏唱过程中乐曲结构的变化,也让接受者感受到其史诗品格。也即,咏唱者通过反复吟唱的方式,完成史诗表达。譬如,今晚合唱的《萨娜玛珂》,便在反复吟唱的同时,借助节奏的变化推动情感宣泄,在不断丰富萨娜玛珂英雄形象的同时,走向一种感知崇高,进而完成史诗表达。

传统艺术形式迸发新时代生命力

田海龙 成都哈哈曲艺社


非遗项目《霸王鞭》

在此次“丝路明珠·彩虹张掖”特色文艺展演中,非遗项目《霸王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艺,带观众领略了这一传统艺术的风采。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霸王鞭,又称“金钱棍”“打花棍”或“打莲湘”,是一种集舞蹈、武术和体育竞技于一体的传统表演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以其节奏明快、粗犷豪放、铿锵有力和欢快祥和的风格而闻名。它不仅在甘肃地区流行,还分布在中国多个省份,包括陕西、宁夏等地,在四川,“打莲湘”也是一项普及较广的民间曲艺项目。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霸王鞭》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在今天的舞台上,根据舞者的情绪、性格和技巧即兴发挥,同时也有固定的套路,如“雪花盖顶”“黄龙缠腰”“三点头”,伴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舞蹈动作粗犷有力,步伐多变,常见的步法有“马步”“弓步”“箭步”等,舞者通过翻腾、旋转、跳跃等高难度动作,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四川,霸王鞭通过民间广场舞的形式,再次获得生命力,并获得进一步发展。这种舞乐结合的表演形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力,表现了人们对力量与美的追求。只有在人民的生活中获得认可的艺术,才具有生命力。

《霸王鞭》不仅是一种舞蹈表演,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通过不断挖掘和传承,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保存和发扬。作为甘肃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霸王鞭》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文化自信,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使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甘肃大地上广为流传,延续了其深远的艺术生命力。

本文原刊于《张掖日报·金张掖周刊》2024年7月13日第13版。


延伸阅读:

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在张掖结业

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在甘肃张掖开班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